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5 01:52:12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1

关键词:专题研究课程;交互式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44-02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大致为三段式: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而专题研究课程则是专业设计阶段的核心课程。它主要面向的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对于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拟训练,也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该课程将专题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亦是学生提升创新概念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向。

一、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专题研究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对象、知识能力方面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首先,该课程目标群体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这一时期很多同学都在思考毕业去向问题了,因而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对未来的期待有了更高、更迫切的愿望:毕业后究竟从事哪类产品的设计?或许还得改行?或许继续深造?为此,我们的专题研究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课,更是特色课程的代表,它或许就是很多同学今后从事的设计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很多高校开设的专题研究课程更多考虑的是教师目前所具备的授课能力,并未有针对性兼顾当地的发展趋势,从而造成大部分高校该课程的高度雷同。其次,专题研究课程的高度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知识结构的广度涉及专业设计常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个人能力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阅历、协作性、社会认知能力等。而我们当前的设计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为:该门课授课教师讲授理论(大致4~8课时),然后学生调研、完成作业,教师给出成绩,中途教师会检查中期作业情况。这样的授课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弊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教师的知识局限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拓展,单一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带动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评价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会有失公平。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工业设计专题设计课程存在的不足,本文作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1.开放式教学。①空间开放。专题研究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应该具备相应的开课条件。全国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各校大四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可以进行一学期以内的互换(毕业文凭不涉及变动)式学习。本门课开设场地可以是学校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积累人生阅历的条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成都地区的家居业和汽车业都发展迅猛,因此相应的专题研究课程实训基地容易解决。而鞋业虽然在成都地区也有很大的生产基地,但相比较其他同类生产城市的规模,成都优势并不突出。江浙沿海一带开设鞋类、眼镜类等专题研究课程应该具备更多优势。有的放矢地创造学习环境利于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协调性、深入性,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吧。正是有以上认识,在倡导跨校互换式教学模式的设想方面,本文作者根据学生意愿选送大四同学去了具有陶艺专业性很强的四川美术学院深度研习创作陶艺旅游产品。该生在陶艺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很好发挥,不仅获得四川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并且目前也在从事相关工作。②时间开放。时间开放是相对而言的,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研究课程在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处理,但阶段性的教学完成质量应该严谨,教学进度检查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自我完成学习过程的监督。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安排教学时间,学生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这是学习计划的一部分,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自觉、自愿、自由的学习状态是大学生活的魅力所在。③学术开放。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特点。专题研究课程不仅要对过去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一个模拟总结,还需进行特定专业方向性的研究。笔者认为针对工业设计理工科生的特点,很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灵活穿插于专题研究课程里讲解。如:进行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时,我们主讲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邀请历史旅游专业、商学院或文学院的教师开设主题讲座。这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拓展,更是创意思维的启发,学生能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长河里运用文化基因,挖掘开发旅游产品的潜在市场,针对我国特色文化还能做系列的中国文化产品,实现十提出的文化再创造活动。如图1、图2的学生作品:

空山云雾――香台设计从水墨宏村得到的设计灵感,描绘了安徽宏村黑白建筑、山水起伏的水墨画面。它的形态特征不仅符合当地人文特色,而且兼具熏香与装饰摆件的功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影砚是针对中国宏村设计的一款旅游产品,它是利用宏村建筑特色与当地文化象征的墨砚相结合而设计的,墨汁倒影着白墙黑瓦,给书写者一份相映成趣的意境。又如:家居产品设计主讲教师也可以请实训基地的资深设计师、工程师等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实现零距离的实践教学。交通机具或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等,主讲教师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知识面是表层,打开学生的创新视野才是目的。学生可以通过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看到未来人类、自然发展的轨迹或是了解生物构造的特征来启发我们产品结构、功能的创新。地理与资源科学的知识体系也是工业设计学生开启生态设计创新思路的源泉。诸如此类的多学科交互式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探索,不仅使专业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实现技术与艺术高度的融合,而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是一种有效、有趣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能像技术性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是一种多方向、发射式的问题思维模式的培养。另外,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助于专题研究课程的学术交流。教的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不可小视,比如,专题研究课里会涉及很多现实的生活常识,这些课外常识在同学之间是可以轻松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并且,专题研究课程不可能在教室完成,所以制作阶段,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同学也可以方便带动别的同学。本文作者在旅游产品设计及家居产品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几场同学分组讨论的时间,如图3家居产品设计课堂分组讨论。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各自的优势,而且率直表达个人意见的精神值得推广,因为学术争论是不需要伪装的。

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它一般包含教评学和学评教两个核心环节,前者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后者主要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以旅游产品设计和家居产品设计为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①教评学。目前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评学的评价主体就是任课教师的终结式过程。我们以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为例来探讨改进方案:从本文论述的前面部分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有多个有目的、有联系的教学环节的有机组合,因而对教学不同阶段的考核应该由不同评价主体依据不同考量标准来判断。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评价主体由主讲教师、辅助教学教师(历史旅游学院的教师等)、同学三方组成,比值为5:3:2。其次,评价内容,主讲教师以设计技能的综合考核、考勤情况为主,辅助教学教师以旅游开发的宏观视角评判为主,互评同学以同学的协作性、集体意识、创新意识为主。最后,评价形式,过程式评价结论由主讲教师综合以上评价主体的考核结果得出最终分值或等级。经过以上多方的考量,学生在学习中过程表现出来的知识性掌握、能力培养、品行都能得到较全面、客观的促进和评定。②学评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判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针对家居产品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学评教我们做了如下调整。首先,教师学术水平主要通过科研考评的方式,而对于设计类教师的科研考评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更多从应用型的设计实践来看待。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对于工业设计教师的准入要求很明确的一条就是具备一定年限的设计实践工作经历。从实践中提升的学术观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社会需求。家居产品设计任课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的学术观点更能活跃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教学能力的考评可以通过教学督导、同行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准备、授课方式、教学辅导、教学效果来评判。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家居产品设计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在对该课程的评价时都特别强调和肯定了授课方式这项评价内容,这说明一个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百家争鸣”。讲台专属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科目的教学规律。另外,我们应评价透明,特别是教学督导可以在听完课后跟教师进行沟通,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若任课教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教研室会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也便于同行教师的交流学习。

通过工业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多学科交互式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使工业设计真正体现“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专业特点,促进多学科师生间的学术互动交流;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成绩更能体现其客观公平性,也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凌浩.下一个产品专题设计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加涅R.M.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出版),2012.

[4]於建明,林洁.高校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机制研究[J].杭州: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2

关键词: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构成;培养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109-02

科教兴国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领域,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对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知识层次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化工专业教育工作者而言,探索适应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成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指在诸如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在探究真理的创造性活动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即独立完成科研活动任务的能力[2]。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化工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标就是使化工专业研究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来说,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能力

在培养化工专业研究生过程中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探索化学领域某些未知的规律。因此,明确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是科研工作的起点。选题一定要有前瞻性,它将最终决定科研工作是否具有创新性。

2.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其高低直接关系到科研的成败。对于化工专业研究生来说,实验室是最重要的工作场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验工作的支撑。研究生应在实验中逐渐培养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等。

3.获取知识的能力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离不开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化工专业研究生可通过查询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相关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等情况,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提出新问题,为从事实验活动搭建良好的理论平台。

4.表达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化工专业研究生需要与导师定期交流,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探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有关会议,在与同行交流中开阔视野。而这一切都需要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

5.写作能力

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最终将以科技文章、毕业论文的形式加以体现,其水平的高低能够充分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强弱。在写作过程中,利用现有理论对所得到的实验新现象、新规律进行分析、解释,可充分体现研究生对本领域知识理解、运用和驾驭的能力。

二、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培养首先要进行学位课程学习,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然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实验、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渐形成科研能力。

在学位课程教学阶段,通过开设多门涉及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程[3],聘请在该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老师作为主讲教师,使研究生在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前沿理论观点,开阔视野,为其进行科学选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学习,不但可以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能力,使其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便于从中发现科研线索,提高选题能力;而且还可以使研究生掌握一些科技创作技巧,增强其写作能力。

在科研工作阶段,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严谨求实地进行实验操作,主动分析、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渐在科研实践中形成实验能力。通过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指导本科生开展实验工作、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研究生逐渐使自己的言语更具逻辑性、专业性和说服力,从而完善其口头表达能力。在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后,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应不断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熟悉科研文章的写作格式、提升写作能力,为学位论文撰写奠定基础,同时增强研究生的自信心和对学术论文写作的兴趣,调动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三、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

高校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培养具有独立科技开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入手,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考核机制,力求按照研究生培养的各阶段逐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实现研究生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的有效提升。

1.组建多层次科研团队

高校培养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自我意识。研究生在独立从事科研活动中应充分开发自我能力,依靠自己寻求问题答案并最终完成科研任务[4]。但是,这里所说的独立不是单打一,而是要组建多层次的科研团队。以研究生导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项目为基础、以研究生参与科研实验为中心、引入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最终形成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科研梯队,创建科学合理的科研攻关模式,这种科研团队有助于研究生个人科研能力的养成[5]。

在研究过程中,导师首先引导研究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并以自身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指导研究生进行文献资料检索,科学选题。研究生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是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生要就某一科学问题独立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验中加以验证,及时查找不足,改进方案;然后在导师的帮助下通过理论分析和讨论,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本科生在研究生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验,提出相应意见以丰富研究生的创新思想。

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高选题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通过科研实践活动提高实验能力,通过向导师汇报项目进展、提交实验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和向本科生布置任务、安排实验,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多层次的科研团队,注意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实验主体作用,适当发挥本科生的辅助作用,可使科研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2.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高校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为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学术交流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交流才能产生新思想的火花,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6]。

在研究生培养期间,相关部门可为研究生组织多层面和多领域的学术论坛,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导师应尽量创造机会引领研究生参加国内和国际有关学术会议,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的科研思路和学术视野,提高其科研意识和水平。此外,定期召开由导师、研究生共同参加的学术讨论活动也可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3.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来说,研究生培养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制度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评价、激励和淘汰机制,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并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既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制度保障[7],也是引导研究生自主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平时学习与期末结业的考核,重视培养过程中各种实验、实践任务的检查与评价,建立和完善毕业考核评价体系。导师通过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交流会,安排学生在会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陈述研究进程等。在这一过程中,化工专业研究生应努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成果结合,总结成文,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将个人的科技成果、参与实验室科研活动情况展示给导师和考核答辩组。这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其敏捷的思维。通过定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阶段性成果,可以及时得到导师在科研课题进展及成果方面的系统指导,这也是研究生实验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将培养过程中的阶段考核和毕业终结评价相结合,用科学全面的评价考核指标调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实验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参与科研的能力,进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结束语

对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不仅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必然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人才又是推动创新的决定力量。就我国而言,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因此,对高校研究生培养应该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加强和提升,而对于具有化工专业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单位来说,加大研究生参与科技活动能力的培养力度,着力培养高精尖化工人才和专家,对助推我国化学研究与化工生产领域的科学发展、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建立工业强国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孝红,崔文国,翁杰,等.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李晓航,张侃. 论创新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其培养模式[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3]章晓莉.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7).

[4]王大勇.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5]胡忠举,刘文辉. 坚持“导-研-本”路线,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4).

[6]郭学渊. 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探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3).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3

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善于发现问题,赋予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并能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素质的核心,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志,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学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教育理论工作研究者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环节。研究生在学校期间接触最多、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导师,导师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和品德修养会对研究生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主席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研究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研究生导师担负着对研究生授课、指导学位论文和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职责,导师的授业目的在于引导研究生走到学科前沿,培养研究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为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研究生的治学态度,使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只有做到“学高”和“身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成为研究生学习的楷模。导师对待学术的态度是否严谨以及对研究生要求的是否严格、对研究生的指导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导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决定着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能否脱颖而出。因此,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不同的是就在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不仅使其学习知识,更是学会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的主要作用是研究方向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构建。如果导师缺乏创新意识,不进行创造性的科研探索,就不可能指导研究生在科学前沿领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创新能力强的导师知识丰富,在相关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能给研究生新的启迪。

加强研究生学德建设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当前,研究生的学德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研究生急功近利和学风浮躁的倾向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德是做人之基,研究生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学习才有动力,成才才有保障。与导师的师德一样,研究生的学德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学德建设。当前研究生学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学风浮躁、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倡导研究生的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磨练自己“坐冷板凳”的精神。同时还要通过组织管理,通过不同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使研究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正确的学术信仰,理智的学术热情的高层次人才,帮助研究生塑造良好的学术道德观,逐步减少并最终杜绝学术造假行为。这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有良好的土壤。

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一方面要坚持加强德治力度,着力提高导师的师德和研究生的学德,强化研究生与导师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要坚持制度建设,让研究生与导师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治的他律作用。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才能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坚持制度建设,要明确导师和研究生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导师和研究生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导师和研究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不仅要明确导师在招生、教学、科研、研究生毕业等环节的权利,还要明确导师对研究生教育所应承担的义务,特别是在、科研经费使用、学术成果所有权等相关的问题上更要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明确研究生在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等方面的权利和参与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做好导师的得力助手的义务。只有将导师和研究生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保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灵活设置课程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完善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形成相对较宽泛的知识面,有利于其后期的课题研究。所以,在研究生的课程选择上应当尝试跨学科专业选课、跨专业课程兼修、通识案例必修课程选择等新举措,加大研究生的自主选课力度。对于一些通用的强制性课程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政治、英语、数学等课程,还应当引入一些与研究生实际相关的,如通识案例等相关课程,使得研究生在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时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和竞争能力。课程设置树立以科研为中心、基于问题解决的培养理念,根据科研需要来设置课程和安排学习时间,形成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加大实际案例课程、研究型课程、方法论课程以及现地教学、参观见学等课程的开设力度,尽可能地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研究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有所改革。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按照老师的既定思维照本宣科展开,忽视创设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这样,容易扼杀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生教学应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以课程内容和研究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研究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自主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达到培养研究生能力的目的。在研究生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中,特别强调研究生自己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使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精神,激励研究生对研究的热情,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将其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其要敢于突破旧理论的束缚,敢于创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答案,多寻求几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培养研究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研究生敢于另辟蹊径,这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研究生需求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

目前,各高等学校对研究生管理虽然已有一些激励措施,但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这些还远远不够。尽管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奋发努力的钻研精神,但也有少数研究生在科研及论文工作中追求享受、拈轻怕重;有的研究生主观能动性不强,个人独立思考少,对教师和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依赖性。要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需求是人的心理动力的源泉,只有当管理上的激励措施符合被管理者需求时才能诱发其行为动机,达到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研究生的需求是健全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的前提条件。我们将行为科学研究中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导入研究生培养中。目前针对研究生不同层次的主要需求,除了基本的生理、安全和情感需求外,更多地表现为期望通过深造得到更多的尊重;通过汲取和积累知识,在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大部分研究生认为研究生阶段获得“学术成果”和“科研创新”将体现其自我的价值。因此,为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建立基于研究生需求的教育激励机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准确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的基本需求,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奖励方法,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措施,来激发引导和规范研究生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培养单位及研究生的个人目标。研究生教育激励的出发点是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奖励方法,来满足研究生各层次、各类型的需求。研究生教育激励必须以研究生的需求为基础,只有准确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的需求,进而满足和发展研究生的需求,才能够达到研究生教育激励的目的,这样的激励机制才能实现研究生的目标导向功能,才能帮助研究生确立价值最优化目标,满足其个性化要求,使个人理想和现实追求相一致,达到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阶段目标,在实践中使价值目标具体化,并对目标不断延伸和扩展,从而提升研究生的素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对于研究生科研态度的树立和和学术精神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院系和各实验室应该通过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研究会和课题组学术例会,并经常邀请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专门的学术讲座和交流,促使广大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以此激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进而使研究生获得学术和科研上的进步。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题向学校提出项目立项申请,从而获得部分科研经费,开展一些有益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使校内学术交流常规化,如学术交流日、博士宣讲团等,同时,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外各种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启迪研究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完善的创新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满足他们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目前,研究生评价机制中有一些硬性规定,要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一些指标和要求,这其中大部分要求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一些规定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如有的院校要求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等等。实际上论文是否发表、发表多少与研究水平的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并非发表了论文的就是高水平,没的就是低水平。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以是否为标准,而应以论文本身的质量为标准。如果以作为硬性规定,将促使研究生花钱买版面之类的腐败学风的增长,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评价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改进,最终形成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这集中的体现是要对毕业论文质量严格把关。首先要严格把好开题报告关。做好开题报告是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做好学位论文的基础,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和处理文献信息能力的关键。二是严把论文质量关。作为导师、论文的审阅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要严格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前瞻性程度,客观表明作者是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对论文严格把关,严防滥竿充数。要通过建章立制杜绝讲人情和走后门现象的发生,真正地实现由“严进宽出”向“严进严出”或“宽进严出”的转变。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努力地探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作者关宏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17队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向萍.关于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

[2]余斌.潘懋元教授谈我国三十年研究生教育[J].高教探索,2009,(1).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4

2017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尹贻林在他的微信《贻林微观察》中写道:“今年是我院长任期届满之年,正好任院长17年。这17年都是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工作,最欣慰的是两个标志性成果:第一是把管科的博士授权拿到了;第二是把工程造价专业带起来列入教育部基本专业目录。下一步双一流建设我赶不上了,一是年龄到了,二是水平还差太远。真想向天再借二十年,把这两个学科带到一流的边缘。而今只能一如既往拼基金,工作到除夕,初二启程继续学术之旅。”作为一名教授,一边讲课,一边主持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工作,忙碌是他的生活常态。

尹贻林三十余年如一日,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殚精竭虑、胼手胝足”的敬业精神、“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的育人精神实现了使天津理工大学成为世界工程造价研究中心、教育中心、资料中心的夙愿,促进了中国工程造价学科和行业的发展与世界接轨,树立了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标杆。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尹贻林出生于1957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正赶上“”,学习只能靠自己的理解或到书店借书来读。1978年高考时,他仅凭一本《数理化基础知识》和平时善思善学的“童子功”参加高考,以412分(5门课500分满分)的成绩被天津大学化工系录取。在国内最好的化工系,并且读的是基本有机化工专业,这为他后来树立工程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硕士时,他选择天津大学的技术经济专业,曾全面研读过管理学各流派名著。他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名著都收集全了,并且一一精读。上学期间,他曾参与接待过管理学大师中惟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教授。后来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时,他还专门拜访过另一个经理学派大师明兹伯格教授。

尹贻林在辽宁大学读经济学博士时正赶上斯蒂格里茨、阿卡洛夫和阿罗等的信息经济学思想大行其道,他从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大腕斯蒂格勒、米尔利斯等不对称信息理论中吸收了“激励相容”思想,用来解释工程造价咨询和招标等得心应手。更早些时候,如1994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了搞懂改革问题,他又迷上了科斯的制度经济学,也看过很多张五常的著作。

尹贻林对经济学的确情有独钟,兴趣广泛。他下乡插队劳作,亲历落后的生产力,后又在冶金部23冶机械化施工站车间里操作相对先进的生产力,对比落后和先进生产力对应的生产队和车间两种生产关系的实践则帮他迅速理解了那些理论。为了当好天津大学技术经济与系统工程系副主任,他又细看了熊彼德的创新理论;看到贬计划经济为“奴役之路”的哈耶克又产生兴趣,光他的传记就看了三种;随后尹贻林又想搞清楚凯恩斯是怎样搞拉动需求而拯救了资本主义,遂读他的通论。

尹贻林在下乡时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中的社会现象;上大学时赶上思想解放,看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读了弗罗伊德的《梦的解析》。不过上大学之前,他看得最多的还是文学名著、鲁迅及的著作。至今,和鲁迅的犀利文风仍深深影响着他。他对学生们说,这不是天赋,而是因为一遍遍研读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别了,司徒雷登》《纪念刘和珍君》《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等文章。他一直认为,能支持自己长期荜路蓝缕、胼手胝足投身于工程造价事业的是一种无产阶级的浪漫情怀,这就是《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倡导的奉献和甘愿牺牲的精神。

带领中国工程造价走向世界

尹贻林自1982年在教育系统工作以来,始终献身教育一线。2000年,担任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时,面对管理学院科研能力薄弱、教师水平偏低、硬件落后等一系列难题,他在第一次召开全院大会时宣布“我十年内一定把管理学院带到天津市排名前三的位置!”从此,他取消自己所有的假期,甚至每年春节期间他也从未停止过工作。

为了提高管理学院的教学水平,他找每一个不是博士的教学老师谈话,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所有的青年教师都考取了博士。针对教师学术能力差的问题,尹贻林远赴香港邀请专家学者来管理学院讲研究方法,每月都会邀请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知名教授来管理学院作报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如今仅工程造价系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这在“985”和“211”院校也是少见的。尹贻林的女儿曾经说过,“爸爸,和您的工作、您的学生比起来,我永远都是第二位的”。他答道:“孩子,对教育的敬畏、对岗位的敬畏、对专业的敬畏、对党和人民的敬畏是我终生的使命。”

尹贻林从1987年起追随我国工程造价学科创始人之一的徐大图教授,致力于我国工程造价学科的创建工作。1997年,他带队成立了建设部首批认定的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师资培训单位和学员考前培训单位――天津理工大学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TCCCE)。近20年来,共培训近6万名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推动我国工程造价事业走向规范化、精准化、国际化,以培训反哺科研,为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等颁布以来,尹贻林带领天津理工大学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教师先后赴北京、西安、广州、长沙等20座城市参加近百场培训,为我国工程造价实际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工程造价领域明确发展方向。他首创工程价款管理课程,实现了工程监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无缝融合,极大促进了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他开办了经教育部批准的“工程造价”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圆了几代工程造价专业前辈的梦想,实现了工程造价行业近百万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尤其对中国工程造价事业最大的贡献是几乎囊括了教育部在本科教学领域设立的全部奖项。尹贻林不仅凭着一个“关键词”(工程造价)获得如此之多的荣誉,而且他在学术方面也屡建奇功:连获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获得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天津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双料博导……能在一个国家二类大学的学术平台上取得这些骄人业绩,实在让同行们心生钦佩。

他率先在国内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改革”系统研究,现已形成了公共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系统、公共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公共投资项目评审系统、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系列理论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用于上述项目的实践之中,应用于“营房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系统”、“天津津滨轻轨一号线项目投资管理”、“湖北省公路工程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等项目,分别于1998年获科技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子项目负责人),2001年、2002年两次以主持人身份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5

【关键词】监控;研究性学习

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11年版)中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扯线公仔”,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有话事权人”。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学课堂更多的将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教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将随之进行调整而发生改变。

利用珠海地方性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小课题的学习,给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逐步推动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近几年开展的课题包括有《激情燃烧的东澳岛》、《我和蘑菇有个约会》、《麻黄鸡的一生―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面包为什么会那么大?―酵母菌》、《兰花的培育与市场经济价值―植物的组织培养》、《种子的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家庭豆芽萌发过程》等。虽然,学生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教师在活动中合理实施过程监督和调控,却是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

活动过程中,教师工作重点不仅局限于生物专业知识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引导、点拨、督促。教师实施过程监控的目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是引导和督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有序而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亲身感受研究过程的艰辛,着重强调“过程”,确立“探索比到达更可贵”的观念;三是掌握各个课题小组的研究动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其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激励其树立自信。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指导和监控。

一、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提供足量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指导,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营造积极研究氛围

研究性小课题活动比常规的教学管理更加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本人在课题开题前,会通过开设讲座、参观相关科研基地、观看录象、上网查询等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其探究动机。开题后,组织学生进行课题介绍,畅谈对课题的各种设想,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氛围环境的创设,一方面可能使指导老师对各个课题小组的实施计划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经常性的受到老师的激励和点拨,创设了积极探究的情境。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互补互评形成了分工协作情境,而且这种良好的氛围一直贯穿活动始终,从过程监控角度看,一定程度实现了学习氛围的监控。

2.提供足量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知识,远远超越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而且有些知识内容,所任教的老师也只停留在教科书的书面文字上,从没有真正实践过。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追求对课本知识的加深与拓宽,是强调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加以综合后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提高了,尤其是一些理论探讨类课题、方案设计类课题和科学实验类课题,例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微生物在发酵技术上的应用、环保类课题等等。而实验技能,大到电子显微镜小到试管、酒精灯的使用,都会影响课题的研究。从正确书写开题报告、课题论文,到试验数据的获得、记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提供课外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二、分工协作,成立课题小组,指导学生完成研究小课题的选题工作

1.合理监控课题小组的建立

教师在选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后,组织学生以自由M合的方式成立小课题组,并初步确定本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的研讨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做到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课题小组是自愿组合的,小组长是小组成员里选举产生的,组内分工主要是根据组员的兴趣和特长爱好而确立的。这样,小组内分工得当,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小组组员间的精诚合作是成功的第一保证。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性选题

指导学生选题的关键是立题的科学性,即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实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合年龄特点和活动可提供的条件。教师对学生选题的监控可防止学生选题出现科学上的错误,督促学生对选题反复进行推敲,甚至在活动初期,如果学生觉得选题有问题还可以进行修改。小组的选题不宜过大、过深,应体现兴趣性、需要性、科学性、过程性、实践性和可行性等。

三、健全方案,引领学生按计划完成整个研究学习过程

1.及时鼓励,及时疏导,防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性打折扣。

从开题到结题,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初中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还不具备成熟的自控能力,虽然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题,也难免会被学习过程中始料不及的挫折所困扰,而产生懈怠、推托、逃避、畏缩等低落的情绪,造成积极性的减退。但经过与老师交谈,听其它小组同学的经验介绍,最后他们寻找到解决办法:理直气壮、巧用工具、相互帮助的方法,最后顺利完成素材的收集工作。

2.计划周全,监控方案的操作性,避免活动走弯路。

对学生制定的计划进行监控。与学生一起研讨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尽量少走弯路;合理安排各个时间段,提高工作时效性。教师要掌握各小组研究的计划,以便把握好各小组的研究进度,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督促其及时完成阶段性任务,并参与不同时期的阶段流和答辩。

对学生活动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如果是实验类的课题,要求实验原理正确,步骤合理,现象明显,结论科学;探索性实验还要求详实的数据,得出有一定价值的结论,学生不能为了得到成功的结果而篡改或捏造实验数据;如果是调查访问类的课题,要求学生收集采访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以相片、视频、录音等方式做好记录。

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保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着重培养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锁定目标不轻言放弃,踏踏实实地完成课题各个环节的研究任务。

3. 忌教师大包大揽,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的关系。

看到学生遇到困难,有时教师难免着急而插手干预过多,让学生减少或丧失思考和锻炼的机会。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更应当是一个指导者。我们最终应发挥生物课题小组组内和组间的动力,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监控,实现教师与学生及不同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我们在课题小组组建时,就建议各组尽可能做到“人材”均衡。

4.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沉淀和积累师生需要的活动素材,监控信息材料的获取和论文、报告的撰写。

在知识大爆炸、信息获得途径多样化的时代,对监控学生获取有效、正确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网上查询、图书资料、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实地参观等等,这些信息是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或有效范围,从信息中精炼出有用的部分,从信息中得到启示,从而概括或抽象出属于自己的观点。

每次课题结束,要求各小组学生要撰写小课题报告(或论文),并制作出本小组的汇报PPT。由于初中的学生比较小,不知如何下笔写课题小论文或报告,对论文或报告的基本格式、书写要点都不清楚。我在学生们开始工作前,给他们提供范本学习;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强调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独创性,使书写的材料成为交流、答辩、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会,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快乐的参与中成长

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出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要求,体现出形成性评价的特点。评价的原则: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形式可以是交流会,汇报会,模拟答辩会等。

教师的评价监控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课题开展初期,对各小组的计划和设想进行判断和评价,本着鼓励性原则,促进同学们拓展研究的思路,纠正学生一些错误思维方式;到中期,督促各小组组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促进其研究过程的改进。

在我们的评价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体验。弱化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而侧重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在构思最后的总结汇报课上,往往采用类似年度颁奖的形式,设立“最佳论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标本制作奖”“最佳软件制作奖”等等,由老师及嘉宾给获奖的小组颁奖,以发纪念品、奖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指导工作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不同于平时所传授的专业课,它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协作者,教师本人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习者。只有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拓宽知识面,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在教学中自觉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满希,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汪忠,刘恩山.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王俊林.指导初中生撰写实验小论文之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15(11):17-18

[4]林崇德,杨治良,S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82

[5]周勇.国外自我监控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3):49-53

[6]王涛.浅谈快乐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0):5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9

[8]郝雪,王飞.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中学生物教学,2015(3):27-29

[9]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65

[10]杨玲.例谈科学探究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中学生物教学,2015(5):32-33

[11]吴举宏.走出探究教学的困境―以中学生物学教学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10):4-6

[12]潘洪建.知识形式:基本蕴涵、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40-45

[13]杨振宁.杨振宁文集: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09

[14]李炜.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39-42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6

关键词:专业工作室;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64-05

一、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分析

(一)工作室的具体内容分析

专业工作室是一种职业教学的高级形式,主要分析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方向。为了保证达到教学目标,教职人员都是专业教师,有非常深厚的教学经验,有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除此之外,该教学团队的项目承接和实施能力也非常强。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发现,其能够有效利用当前可以收集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科研等工作,因此教学效果值得期待[1]。

(二)工程造价工作室的特点分析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而言,其正常的教学工作与普通职业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有偿性、专业性、自愿性、实战性、协作性、开放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体现了专业工作室的教学优势,得到了社会人员的认可。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先要在基础平台进行有效的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会控制在一到两年,在此基础上,学员要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以后的职业定位、个人的发展条件及以后的社会实际需求等情况,选择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室。专业工作室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建立以专业工作室为基础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既是工作室以后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达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条件[2]。

(三)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情况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内容都要在专业工作室中进行,在工作室中也要进行一些教学实践,能够全方位展示当下最新的教学成果,各项教学内容都由专业工作室人员自己实施,例如,课程的开设时间设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实施教学内容的考核等。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必须遵守双向选择原则[3],在正式进入专业工作室之前,所有学生都要进行非工作室课程体系的学习,同时还要求必须达到相关的教学标准,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在学生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时,通常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这在指导教师的选择方面就可以得到体现,一般都会选择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或者是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作室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实际课题内容进行学习。

(四)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的管理情况分析

为了保证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对于专业工作室而言,都是将专业作为基本单位,工作室的专业教师要对其发展进行精细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当下的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针对工作室发展阶段的不同,灵活设置工作室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的专业教师还应该完整编制工作室课程的大纲,制定近期的教学任务,并对以后的发展计划进行编制,很好地完成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的管理工作[4]。

二、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构建缺乏整体性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一个刚刚兴起的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有一定的特点,该学科内容有一定的交叉性,涵盖了经济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但是,我国在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内容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专业基础内容和理论课程内容都不够完整,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专业工作室在以后的发展中很难取得突破,而且也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在很多工程造价相关专业中还有内容重复的问题及教学内容先后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在以后进行工程造价课程设置时,必须有效地进行分析,结合现实问题科学地加以调整,保证整个课程系统设置的合理性和协调性[5]。

(二)专业学科教学思想没有发生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在各方面的认知加强,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思想已经不再根深蒂固了,但是在很多专业工作室中的工作人员却仍有浓重的学科本位思想,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如三段模式分别是工程造价的专业课、工程造价专业基础课及工程造价公共基础课,现在仍然是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方式,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专业工作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明显体现出学科本位的旧思想,如果不在思想上进行改变,那么专业工作室在以后的教学中很难向能力本位方向发展[6]。

(三)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为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通常在教学中采取边讲边练、讲课与联系实际相互结合的方式,这样所完成的项目时间会很长,实效性较低。除此之外,学生渴望参加真实建设项目的实践工作,或者在学校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形,以获得真实感,在真正的学习和练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深造,加以弥补。但是由于学生数量众多,而企业的实习岗位有限,二者不能很好地对接,实践教学效果有限,因此应开发产教互融工作室教学模式[7]。

(四)教学中没有将实践课题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由于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核心是进行职业岗位培训,因此,教学工作必须保证实效性,要求受到教学培训的学员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在企业岗位工作上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价值,缩短适应时间,进一步提高专业工作室教学的价值。但是,在当前很多专业工作室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中,二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脱节问题[8]。通过对相关责任人的调查分析,发现之前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很重视,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也是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很多内容都没有达到国际水平,而且很多课程设置也没有遵循基本的设置原则,这样设置的课程体系就缺乏实效性。例如,对实践环节的整体性规划没有进行合理的实践安排,理论课内容与实践知识严重脱节,并且实践时间上的安排不够合理,实践形式过于教条化,针对性不强,重视课堂讲解而忽视课外实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通过上述对专业工作室教学体系和非专业工作室教学体系构建情况的分析发现,专业工作室属于一种新的高职教育模式,工作室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先要对相关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所有的教学课程安排都是根据培养规格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的。除此之外,在构建相关课程的时候,还必须将非工作室课程与工作室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二者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这样就可建成具有灵活性和实战性的课程体系。社会将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员以及学校的学生对学习会更加重视,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因此,建立工程造价专业的工作室课程体系是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高校学生职业化培养道路的重要手段。

四、基于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方向

(一)联合各方面资源

业内人士都清楚,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取得成果,而理论内容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对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让其作用得以升华。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专业工作室一定要联合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事务所等,积极利用其内部人员,这些人员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很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可聘请其担任课程专家或高校的学科带头人,让其带领整个课程设计组工作,有利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二)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分析

教学工作室应以教学为中心,利用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创立实践情境[16],使学生在学习中就像在实际工作中一样,这样的产教互融工作室可以将教学工作、研究工作、设计工作及实践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最终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产教互融工作室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际运用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的教学工作室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同时也包括实践运用,教学功能与传统教学功能有很大不同。

逐渐以工作室负责人为核心开展综合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对工程造价人才在上岗之前的锻炼需求,在长期稳定发展和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O性和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源.校企互融专业工作室的课程体系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6(10):118-119.

[2].基于专业工作室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2-64.

[3]刘跃国,聂荣梅.基于工作过程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析高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5):74-78.

[4]王丽华.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神州旬刊,2013(5):46-46.

[5]孙丽雅,马新燕,周正跃.基于工作室平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31(30):59-62.

[6]詹述琦.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厦门科技,2014(6):54-59.

[7]郝攀,李慧英.浅析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时空,2015,11(3):61-63.

[8]吴俊,吴珂.基于工作岗位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126.

[9]焦娜.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科学咨询,2012(1):86-87.

[10]郑建伟.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2(1):45-47.

[11]王丽华,徐亚丽,王知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2):219.

[12]肖茜.就业导向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C].“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125-126.

[13]武彦芳.高职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探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74.

[14]肖茜.就业导向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35):107.

[15]胡凯,胡育.大数据时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2):34-36.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7

【关键词】造价工程师;造价控制;业务能力;设计过程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尤为重要。在设计阶段,水利造价工程师主要承担的任务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编制和方案比选投资分析,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招标标底或施工预算的编制。针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设计阶段、不同的投资主体要求,要想在设计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使造价控制能贯穿于设计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当做到:

1认真做好方案比选投资分析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决策设计的重要阶段。为使有关部门能准确决策,从项目建议书开始就要进行各方案论证。

水利工程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就需对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多选择性方案进行方案比较。可行性研究阶段,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618-2013)要求,在地质补勘条件下进一步比较。初步设计阶段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要求,须论证工程中已选定方案。

在进行方案的比较论证时,水利造价工程师要科学合理地分析工程分部项目的单价和费用组成,为项目业主和上级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比如在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泵型选择比选时,应以单价和费用指标来反映不同布置和不同施工条件、施工难易程度的影响;在泵型比选较时要针对不同泵型所相应的土建、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的不同要求,分别做单价分析,以便合理地选择方案。

以淮河入海水道通济、陈涛、芦扬三项排灌工程变更设计为例,在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可研报告和总体初设均已批复的情况下,通过对三工程的规划方案、设计功能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多种设计方案的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拆除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择优选定了最佳设计方案。优选方案分别为:通济灌溉工程,拆除重建通济地涵,取消通济灌溉泵站,新建穿北堤引水涵洞;陈涛排灌工程,拆除重建陈涛地涵,取消陈涛排灌泵站及配套水闸,新建穿北堤引水涵洞和西排河口排水闸;芦扬排灌工程,拆除重建芦扬地涵,芦扬排灌泵站改为单排站,新建穿北堤引水涵洞。三项排灌工程设计变更方案较总体初设方案功能更合理,大大降低了工程寿命周期成本。节省工程建设投资1028万元,节约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约1.80亿元。

2不同设计阶段应有不同的工作要点

根据我国现行投资管理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应按规定的深度做到一定的准确性,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一般不大于10%,如果超过则需重新报批。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了解各设计阶段不同的内容要求,才能编制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文件。

2.1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建议书主体工程设计审查要求较高,其设计深度基本要达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水平。编制主体工程投资估算需有详细的项目划分,需对主要单价作分析,机电设备则只需列出主要设备项目。次要工程单价、其他建筑工程和其他临时工程采用指标法。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列出较为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国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编制要求已经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基础资料需有详细的计算和依据,工程项目需有单价分析。

2.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需重新复核人工工资、主要材料以及风、电、水、砂石料和施工机械台班费等基础单价计算的原则和依据;说明主要设备原价、来源地及运输方式的确定原则与依据;为满足投资组成,按照规定必须出附件,附件编制要有依据,要求非常详细。

2.3招标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招标及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般情况下还需编写工程标底或预算。标底价不同于初步设计概算和投标人报价,初设概算是按定额计算单价再乘以工程量,定额是综合全国水利行业平均工效制定的;而标底价是考虑具体工程的工期要求、技术复杂程度、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优劣、部分投标人的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标底编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建设工期、工程规模、市场因素、合同因素以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预算编制也应要各种因素考虑周到。

3要树立限额设计意识

在设计阶段的全过程中,造价工程师都要树立限额设计意识,以便通过每一个设计环节落实投资控制。在规划阶段确定的工程规模,如堤防等级、水闸或泵站设计流量等,项目业主一般都有个目标投资,实际是经济利益投资。如泵站工程按流量计算单位流量投资,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树立限额设计的意识,测算各分部工程投资额度。首先分析与单价组成密切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土方平衡增加利用土料或挖填结合来降低单价,另需分析基础价格降价的可能性,再挖掘可以节省投资的相关专业部分。多收集类似工程编制投资概估算数据,从工程量和费用指标类比,提供项目可参考数据,达到限额设计的目的。

4根据不同投资主体的要求调整工作的侧重点

4.1国家投资项目

完全利用或大部分利用国家建设资金的项目,其特点是审查环节多。从项目立项到实施前,要经 省水利厅初审、水利部淮委审查,水规总院审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审查、发改委评审,且各项审查特点和要点各有不同。因此,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要特别强调规范化和充分的依据性。由于国家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以突破概算,因此对不得漏项和各专业提供的数据要求精度较高。此外供审查的造价文件是否落实上一级审查意见,也必须在后面的工程造价文件中得到反映。建设业主或管理单位根据需要提出的工程管理设施项目,造价工程师必须根据需要编列在有关政策范围内,如管理房屋的建筑规模,交通设施数量和价格等。

4.2地方投资项目

利用地方水利基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一般由省水利厅审查,投资概估算依据省水利厅的文件规定编制,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独立费形式编列的情况较多。城市防洪工程,工程造价一般由市发改委评审,基础价格多采用建委信息价格为主。地方评审为地方控制资金起到了很大作用,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存在为了压低投资,低定额套用现象,甚至以投标价格反审概算,使概算编制无所适从。规范审查市场,更有效地控制地方投资项目的造价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但作为造价工程师还是需要切实进行市场调查,合理降低编制的单价,适当留有余地。

4.3集团投资、公司投资

集团投资、公司投资的水利项目,业主因是自筹资金,所以对经济利益、项目指标是否可行非常关心。从这点出发,为了降低造价,造价工程师要结合投标价格来编制造价文件,收集的基础资料要以实际调查、项目和公司签定的合同意向为主,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招标带来降价的可能。造价编制要求接近实际单价.不但要从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考虑,更多地要考虑实际效益。要多与业主沟通,使得编制的造价文件能切实反映工程情况。如近年来我市沿海开发过程中,在入海口沿岸建设码头、驳岸、防洪堤及滩涂匡围。有些现有定额上没有的项目,根据现场施工方案、类似工程人工、材料消耗,来编制补充定额,力求符合实际情况。

5提高业务素质

5.1动态掌握政策法规,更新相关领域知识

工程造价文件编制政策性很强,水利工程造价尤显突出。环境和移民部分投资涉及到国家地方政府移民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建设期贷款利息与银行贷款政策紧密相连;人工单价计算与国家和地方的工资政策相关等等。造价工程师需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造价文件编制需列明文件依据,并准备文件备审查之需。

5.2及时积累经验,总结数据,提高宏观造价指标把握水平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任务极其繁重,因设计周期短,工作忙,各骨干设计人员很少有时间总结,非常不利于对宏观造价指标的把握。水利造价工程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对已完工程进行数据归类整理统计。根据工程类别、地质条件、工程措施特点等,整理成各种经验数据和指标,以备各专业之需。

5.3加强工程设计相关专业理论学习

工程造价编制与各设计专业均有关联,水利造价工程师首先要熟悉工程的整个工程概况,再从工程造价编制的角度,给各专业反馈意见。主动向相关专业提出一些没有考虑到或需明确的问题,对工程的经济指标及时给予数据参考,减少设计弯路。因此水利造价工程师应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减少数据错误。水利造价工程师要摆脱埋头编制的习惯,对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注意单位特征和表述说明、多类比,为最终的设计成果多把一道关。

5.4拓宽视野,积极进取,提高技术水平

水利造价工程师应多参与一些施工组织设计和建筑、市政、交通、水运等相关行业的工程造价编制,以扩大自己的专业面;要改变长期以来只完成设计概估算编制单一工作的状况.。扩大造价咨询范围,以求在工程造价设计及咨询领域的发展。

水利造价工程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多参与一些工程项目交流。通过走出去、再引进来,学习别人的长处,减少自己的不足。从而积累工程设计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水利造价工程师需摆脱针对工程量分析工程造价的局限性,提升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熟悉各工程设计特点和要求,做到能对工程成本、资金使用、经济效益等进行指导,与国际工料测量师、咨询师等接轨。

6结语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篇8

论文摘要: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合格大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静下心来,创造性地研究思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将决定着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甚至对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如何认清这些变化,研究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特点,科学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局,已经成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讲,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 

 

一、研究型教师的内涵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关起门来做学问,而是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多种假设,寻找问题原因,提出调整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英国著名课程学家斯腾豪斯(l. stenhouse) 在他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中,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在他看来,“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以此为基础,他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也就是说,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教师应学会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型教师并不是指专门埋头研究的教师,而是指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它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二、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系统深入的政治理论水平外,还应该具备多方面素质和潜能。 第一,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第二,拥有个性化的实践智慧,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第三,具有创造性的反思能力,善于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能否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即:教学实践的理论性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相结合、兴趣的广泛性与学习的渗透性相结合、思考的独立性与思想的开放性相结合等。也就是说,善于摸索、勇于探索,善于与同事合作、联合攻关,尊重科学、坚持真理等,都是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具体地说,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善于反思教师自身或教学中的问题。包括: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认识是否偏颇;2)能否把常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3)能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4)知识储备是否够用;5)能否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6)是否具有与同事合作的意识等。 

 

三、高师院校对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呼唤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性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学生,也就是说,它是一门研究和正确引导人的需求的学科,是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学科,这是该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本质的特点。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化,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具体表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教育目标要求提得过高,脱离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教学内容死板,背离学生生活的多样性,一味强调政治理论教育,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发展而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多样性,过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导向作用,对其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挖掘得较深,尤其是将政治价值及政治功能放在显著的位置,缺乏对人的发展的关注;3)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侧重于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教育,习惯于采用填鸭式、劝导式和讲述式等显性教育手段。这些显性教育手段具有观点鲜明、时间集中的特点。但仅仅采取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很难达到预期效果。[1]正是由于高师院校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迫切呼唤研究性教师,使这些问题得以缓解。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新研究课题 

 

1、 如何在思想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地说,第一, 尊重人的主体精神,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不断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使学生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实现真正的自我。如:要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从广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事事关心学生,时时依靠学生,处处发展学生。第二,尊重学生的完整性精神,即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而不仅仅是孤立的单面的物人、知识人、政治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中的人是全面的、丰富的、完整的社会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完整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第三,关心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学生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要着力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第四,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还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特殊性,使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2、如何在思想教育中引导个体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对人性的尊重,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自我潜能肯定的基础上的。具体来说,自我教育是教育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及教育者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调控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自我品质的一种高度自觉、自省、自律的活动。[2]在思想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念、对世界或周围事物的认知等存在着某种偏差, 这个认知的过程是漫长的,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毕竟人要否定自我、战胜自我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教师需要耐下心来,潜移默化,因势利导,学会换位思考,切忌一味唱高调,假大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承认他们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体验等的差异,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我教育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自我教育模式下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是在主体意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实现被教育者的地位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目标由社会规定变为自我取向,从而最终使教育对象主动地、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克服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3、如何在思想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在加强和改进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心理疏导不同于教导,也不同于指导。虽然教导和诱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但教导往往耳提面命,缺乏亲和力;而指导常常高高在上,往往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对象内心的疑虑。[3]疏导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帮助疏导对象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学会观察、倾听、询问、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然后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及时疏导学生心理。 

 

五、结语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是“育人”,它不等同于工匠教育。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它也是一门“人学”。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疏离,它就会陷入人文关怀缺失的困境,最终也达不到促进人、发展人的目的。思想理论课教师应该努力完成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不断努力强化内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和总结。当然,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思想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也不例外。研究高师院校思想理论课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是全面贯彻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j].高教探索,2010,(5):111-114. 

[2]苏光.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路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9,(6):60-62. 

上一篇:造价工程师范文 下一篇:质量流量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