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隐患点范文

时间:2024-04-19 15:28:18

企业安全隐患点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属地管理、行业负责”的原则,学习借鉴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以建立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推进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政府实施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考核机制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逐步形成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切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市和各县(市)区同步开展建设试点,市级试点地区安排在肥西县、瑶海区和新站区,积极完成省安委会赋予的试点工作任务。各地要选择1-2个乡(镇)街道和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试点。2013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逐步向县(市)区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推进。通过“平台”建设,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排查转变,由行政执法推动向落实主体责任转变,由治标难治本向提升本质安全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工作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企业分类分级,细化完善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责任主体等。

(一)开展调查摸底和企业分类分级

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调查、登记各类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掌握企业底数及其基本情况,建立监管监察对象数据库。

按照企业基本情况,结合企业的行业(领域)属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对企业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确定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范围,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的安全监管模式。

(二)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开展自查自报。市级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为基础,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按照标准和规定及时主动自查自报安全隐患,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监督。

(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依托“金安”工程和市安监信息系统等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通过该系统,企业对自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隐患和接受监督指导等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有效监管。

(四)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监察方式

按照《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和《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合政办〔2009〕4号)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督促指导有关行业和领域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依照企业的分类分级,在监管频次和内容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监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落实隐患治理程序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监管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11〕75号)和《关于加强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合安办〔2012〕2号)精神,通过全面调查摸底,确定分级管理企业名单,全面落实综合监管、专业监管、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等安全隐患监管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隐患治理程序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检测监控、挂牌督办、整改、评价、销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制度,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

(六)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量化,将开展企业调查摸底和分类分级、细化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以及加强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等推进体系建设的过程管理,纳入对有关地区、部门和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对未按要求自查自报隐患的企业,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的同时,要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挂牌公示,对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优先安排重大隐患整治技改贴息(补助)资金。

四、工作步骤

全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建设试点阶段(2012年5月至年底)

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定试点单位。市将在肥西县、瑶海区和新站区全面铺开试点工作,同时,在全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各选择2-3家大型企业开展试点,按时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5-6月份,市安委办召开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和科(处)室负责人会议,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和《工作指南》进行宣贯,明确阶段任务、工作措施和宣贯要求,努力营造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

7月份至年底,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选择条件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作为本地区、本部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力争今年底前达标。

(二)推广普及阶段(2013年)

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推广普及达标,在部分小微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

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逐步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加强对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安委会成立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承办单位,明确专人负责,安排专项资金,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科学组织实施。要充分调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评定,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要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落实各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责任。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城乡建委、市国资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旅游局、市农委、市林业和园林局等部门分别负责所监督管理行业(领域)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对有关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将开展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工作进展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责任追究。

(三)全面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行动员部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引导各有关单位深刻认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排查事故隐患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和鼓励职工结合本职工作查找事故隐患。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和使用的专题系列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确保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四)统筹兼顾,构建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以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为契机,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评价、销号、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要统筹兼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到“六个结合”,即与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相结合,与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与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建设和安全生产信息化(金安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属地管理、行业负责”的原则,学习借鉴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以建立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推进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政府实施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考核机制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逐步形成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建立市、县(市)区两级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开展建设试点,市级试点单位安排在道路运输企业。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也要选择1个单位进行试点。2013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初步建设。通过“平台”建设,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管,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排查转变,由行政执法推动向落实主体责任转变,由治标难治本向提升本质安全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工作内容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企业分类分级,细化完善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等。

(一)开展调查摸底和企业分类分级。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调查、登记各类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掌握企业底数及其基本情况,建立监管监察对象数据库。

按照企业基本情况,结合企业的行业属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对企业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确定各级、各部门的监管范围,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的安全监管模式。

(二)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开展自查自报。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为基础,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企业要按照标准和规定及时主动自查自报安全隐患,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监督。

(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依托“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通过该系统,企业对自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隐患和接受监督指导等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整改消除隐患;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有效监管。

(四)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监察方式。按照《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和《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合政办〔2009〕4号)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依照企业的分类分级,在监管频次和内容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监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落实隐患治理程序。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监管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11〕75号)和《关于加强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合安办〔2012〕2号)精神,通过全面调查摸底,确定分级管理企业名单,全面落实行业安全隐患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隐患治理程序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检测监控、挂牌督办、整改、评价、销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制度,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

(六)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各单位要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量化,将开展企业调查摸底和分类分级、细化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以及加强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等推进体系建设的过程管理,纳入对部门和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对未按要求自查自报隐患的企业,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的同时,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挂牌公示,对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优先安排重大隐患整治技改贴息(补助)资金。

四、工作步骤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建设试点阶段(2012年5月至年底)。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市交通运输局将在道路运输企业中确定1-2家开展试点工作。

5-6月份,局将根据市安委办专题会议精神,召开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和《工作指南》进行宣贯,明确阶段任务、工作措施和宣贯要求,努力营造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

7月份至年底,根据市安办统一安排,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选择条件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力争今年底前达标。

(二)推广普及阶段(2013年)。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推广普及达标,在部分小微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逐步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局成立市交通运输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王贤泰局长任组长,徐祚青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有关处室、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监处,王村处长任办公室主任,余立同志任联络员。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安排专项资金,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充分调动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评定,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要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责任。市运管处负责全市道路运输行业的建设工作,市地方海事局负责全市水上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工作,市质监站、市公路局和市地方公路处共同负责全市交通建设行业的建设工作。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将开展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工作进展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全面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各单位要认真进行动员部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引导各单位深刻认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排查事故隐患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和鼓励职工结合本职工作查找事故隐患。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和使用的专题系列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管理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确保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3

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多发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全面、不深入。为了解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现状,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于2012年3―12月,对近3年来各地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

现状

全总对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职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各地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基本情况,概括起来包括6方面。

精心部署

2011年,全总下发《关于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各省总工会高度重视,不仅积极转发《意见》,还根据近年来各地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工会劳动保护的新要求,迅速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如:设立省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各市、县总工会也分别设立本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形成上下联动,立体交叉的监控网络。

据全总统计,2010年和2011年,全国基层以上工会共提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意见约33万个。另据7个省的不完全统计,市级以上工会近3年共进行安全生产检查11万4 567次,查出各类隐患19万9927个,提出整改意见24万5660万条,采纳率94%以上,协助监督企业整改隐患10万6125项,避免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7亿元。

上下联动

全总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工会积极配合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实施对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福建省各级工会加强与劳动、安监、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督促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协议、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协议等,指导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011年,福建省总工会还与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7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部分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推广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在福建省部分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推广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浙江省多数小微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由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同时邀请工会参加,通过部门协作推动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机制

在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治理中,很多省建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考核机制。江苏省总工会制定了《全省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评审考核制度》,将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对各级工会劳动保护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细化了评审标准,明确了考核分值。同时,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开展情况纳入“安康杯”竞赛和“企业劳动保护合格、示范工会”的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总工会将企业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考评分值满分设为100分,其中开展隐患排查占35分,以此作为考核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推动各级工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增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搭建平台

组织职工提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是工会安全生产工作的传统手段,也是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各地在实施中赋予传统方式以新意,为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搭建了平台。2012年,浙江省总工会会同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引导和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开展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有8万余家企业的530万余名职工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1860多万条,实现企业和职工的良性互动。

注重基层

班组安全建设是夯实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工会普遍重视班组安全建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会参与公司《班组安全达标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开展安全生产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活动。中国大唐集团工会参与制定《发电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准》,推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目标。开滦集团做到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教育不放松,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是企业生产一线的“安全哨兵”。

创新方法

近年来,基层工会结合自身特点,在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工作中创新许多做法。上海申通地铁公司工会,发挥首席技师工作室等在技改技革隐患排查中的作用。上海鲁中矿业工会,在井下一线班组实行手指口述交接班制度,落实一班三检,互保互检制度。江苏省总工会将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延伸到非公企业,结合“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1”是指“监控法”;“3” 是指“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系统评价机制”)的全面推行,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困难

虽然近几年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部分企业缺乏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和动力

很多中小企业迫于严酷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重视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环节的资金投入,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安全生产,也没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设备隐患多、职工缺乏安全培训。有些大型企业,由于存在体制上的弊端,也不愿对一线职工进行安全培训,造成职工安全知识缺乏,不能发现、排除事故隐患。导致在这些企业中,群众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名无实。

政府机构缺少技术服务和激励手段

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在监督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现状看,政府职能部门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更多地发挥了“市场监管”职能,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足。

2005年以来,政府职能部门先后颁发了《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责任做出了规定。这些规定更多地体现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2011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这些规定对帮助企业运用先进的方法排查隐患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政府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方面,还显不足。特别是对企业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病预防缺乏激励机制,不利于鼓励企业在隐患排查方面加大投入。

职工主动开展隐患排查存在一定难度

由于存在体制上的障碍,职工对发现的隐患不敢向企业方面提出,担心受到企业的报复。

其次,一些高危行业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较低,安全意识不强,缺乏隐患排查的能力和意识。在高危行业,农民工已经成为主要劳动者,很多农民工未经培训,直接进入或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到高危行业企业工作,缺乏隐患排查的能力和动力。

第三,有些企业,习惯性违章已经成为职工普遍接受的行为,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劳动者对隐患视而不见,这样的企业发动职工开展隐患排查,难度极大。

工会的工作机制和组织形式不完全适应隐患排查的要求

全总曾于1993年下发了《关于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建档跟踪监督整改工作的意见》,2011年又下发了《关于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见》。上述两个文件并不具备法律强制力,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很难落实。并且工会劳动保护机构的力量普遍薄弱,突出表现为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给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造成了困难。

对策建议

督促企业建立长效机制

工会组织可以通过职代会、联席会等方式,督促或协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如: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建档登记逐级报告制度,整改治理结果公告和确认制度。

基层工会对一般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协助并督促企业整改,或与企业协商并动员职工对危险源(点)进行改造;对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职业危害,企业工会在提出整改建议的同时,也可报上级工会,请上级工会进行评估,跟踪监督企业整改治理。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工会应督促企业采取防范措施,提出限期整改治理建议,跟踪监督整改,并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通报。

借助政府力量

安全监管部门是国家授权的行政执法主体,具有强制力和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工会组织要善于借助力量,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如:在政府部门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时,提出自己的主张,从源头上保证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的群众监督。政府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时,工会应积极参与,全程协助政府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跟踪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全总、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推荐国内外先进的隐患排查方法和经验,借助政府的力量在不同类型的企业推广。

广泛组织一线职工参与

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认识到工会组织职工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工作,是减少职业危害,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要确保企业支持职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工会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使企业认识到,做好隐患排查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保障,让企业鼓励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应加强对隐患排查工作的宣传。要树立本企业、本系统内隐患排查工作的优秀典型,通过宣传来扩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工作在职工中的影响力,调动一线职工参与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参与积极性,用榜样的力量,号召全体职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

在组织建设上,各级工会要巩固和发展群众监督检查队伍网络,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组织机构,增加人员配备,稳定监督检查队伍。同时,发挥产业工会熟悉产业特点的优势,鼓励建立产业工会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也可发挥产业园区工会、乡镇工会、村工会的地域优势,鼓励建设区域性的工会劳动保护组织。

在制度建设上,要根据全总的有关规定,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任免、管理和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工作程序,使群众监督检查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完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教育培训上,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劳动保护干部的培训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懂政策、敢维权、善监督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队伍。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标准

1.相关概念的定义

1.1安全生产定义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安全生产是指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安全科学技术词典》中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安全生产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安全生产的本质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确保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2安全生产管理定义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1.3安全生产隐患定义

安全生产隐患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以及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

1.4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定义

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而进行的事故调查与研究分析,危险源的识别、确认、评估、监控与整改等一系列的活动。

2.问题的提出

造成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不全面的原因主要有:一、企业对于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系统的观点审视隐患管理,进而导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采取的管理办法简单;二、安全生产隐患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标准;三、安全生产隐患管理缺乏文件性的指导和监督,即使是存在文件也只是简单的、粗略的。

3.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构建

3.1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坚持持续改进"针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往往是不断出现的特点,以事故隐患在不同岗位区域、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改进的内容为基础,形成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到对事故隐患消除控制和再发现事故隐患再消除控制的持续改进过程,从而不断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体系的工作。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程序(即PDCA循环)开展活动,并在5个方面得以应用,即发现事故隐患;分析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性;预测由事故引起的危险;调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实现最优化的安全措施;不断地采取改进措施"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基本思路,通过组织周而复始的计划(P)、实施(D)、检查(C)、审核(A)循环活动,控制标准管理体系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不断完善,使标准管理体系的作用增强,达到服务、约束、预控的最终目标。同时也体现与OHSMS相辅相成、互为制约的基本思路,为OHSMS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运行模式提供良好的支持。

坚持“四不放过”即:安全生产隐患原因不查找不放过,安全生产隐患责任得不到处理不放过,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安全生产隐患教训不吸取不放过。使安全生产隐患从源头上得到治理,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安全生产事故从真正意义上得到防范,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从本质上得以保障"

3.2体系构建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中都存在安全问题。要建立起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企业不断发现隐患、治理隐患,最终达到消灭事故的目的。因此,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事故隐患为关注点的原则。

(2)预防性原则。

(3)过程化、动态化管理原则。

(4)现场管理原则。

(5)闭合管理的原则。

(6)可操作性原则。

(7)全员参与原则。

(8)系统管理原则。

3.3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方法

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企业及其他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

(2)建立组织的隐患管理方针和隐患管理目标。

(3)确定实现安全生产隐患管理目标必要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隐患管理目标必需的资源。

(5)确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应用这些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事故发生并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的过程。

4.结论

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对消除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内安全生产隐患实施系统、科学的管理,可以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最大程度上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研究标准管理在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应用,制定武钢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标准,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要提高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水平必须对事故隐患进行系统管理。事故隐患不是孤立的,从事故致因理论得出,事故隐患包括人、管理、物质设备和环境诸多方面的隐患,对事故隐患的管理应该统筹兼顾,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

(2)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应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应具有持续改进功能。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不仅包括隐患管理的流程,也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相关文件等内容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指企业要形成系统的科学管理,而不是片面的本位主义管理。

(3)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标准的关键内容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隐患管理策划、隐患管理实施及隐患管理的检查纠正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是一个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其中,明确各机构、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是整个管理活动的基础,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责任到人,便于跟踪检查;方便的获取及使用管理活动中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保障,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得以有序进行隐患管理策划实施及控制是整个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活动的核心部分,也是一般管理活动必要的环节在这三部分内容中都包含了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识别评价。

整改与监控等内容,对隐患的识别、评价、整改与监控进行策划、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才能达到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的根本目的。

(4)规范化、标准化的文件是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各部门的接口,是一条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既能及时提供全面地反映企业实际安全生产隐患管理的信息,也能够为及时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评价和采取改进措施提供资料。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危险化学品监管的长效机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监管制度,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查找薄弱环节,切实有效地消除一批事故隐患,杜绝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排查治理的对象和范围

辖区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其中,使用单位排查治理的重点对象是化工和涉及化工生产的医药生产企业。

三、危险化学品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12项)

1、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浙江省化工建设项目试生产安全管理规定(试行)》、《浙江省化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试行)》、《浙江省化工装置检修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等规定,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组织员工安全培训教育,积极开展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动,企业主要负责人至少给员工上一堂安全教育课;

3、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自查表》(附件1)的内容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涉及硝化、氟化、氯化、重氮化、加氢等高危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和剧毒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要聘请专家进行重点安全检查,查找存在的隐患和不足,对排查出的隐患要严格按照治理目标、经费、机构、时间和安全措施“五落实”要求,立即进行整改;

4、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台帐,安全检查要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

5、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6、符合挂设事故隐患告示牌条件的、构成重大危险源场所的,要按省局规定挂设事故隐患整改告示牌和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并落实整改或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7、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需行政许可、备案的事项,必须按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并依法办理;

8、按要求应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企业,要积极组织实施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安装工作;

9、重大危险源单位要根据杭州市重大危险源信息化管理要求,按要求完成重大危险源信息录入上报和定期更新工作;

10、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重点是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要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已达标企业要确保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积极配合危险化学品登记备案工作的实施,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12、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需向安全监管部门主动申报和备案。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5月)

区安监局将制定科学的行动实施方案,组织辖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动员部署。各相关企业要在去年危险化学品“20*”行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迅速在企业内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动员部署;要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分工,建立实施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扎实有序开展。5月25日前,各有关企业要完成方案制订和动员部署工作。

2、排查整改阶段(6-10月)

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要求和安监部门的指导意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月31日前,各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自查表》(附件1)的内容要求,认真组织完成第一次全面自查,并如实、完整地进行填写,报送至区安监局(省、市属企业需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每季度末(7月5日、10月5日前),各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要将《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自查表》(附件1)、《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报表》(附件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附件3)报送至区安监局(省、市属企业需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区安监局联系电话:*

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边排查,边整改的要求,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立即进行整改,及时彻底地消除;特别对督办的重点事故隐患,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治理,整改完成后,责任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点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在整改期间,要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区安监局将根据各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把企业按风险程度划分A、B、C和D四类监管等级,对不同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不同频次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加强危险作业场所和环节的安全管理,认真执行重大危险源“两牌一箱”、事故警示牌、安全隐患整改告示牌等制度;进一步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推行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鼓励企业安装和升级DCS系统、报警联锁装置、紧急泄压装置、紧急停车系统等自动化安全控制设施;严把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关口;开展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调查摸底,为实施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作好准备;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对存在重点隐患的单位,重点跟踪督办,并进行监督问责,组织技术人员或专家对重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对逾期仍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依法予以停产整顿,直至关闭。

各镇、街道和有关主管部门要认真督促企业开展隐患自查、整改工作,对企业自查、上报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统计,登记建档;结合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查,确保实施方案要求的各项工作得到扎实开展和有效落实。

3、督查验收阶段(11月)

10月31日前,各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将本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小结报送至区安监局(省、市属企业需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区安监局和相关部门将组织督查组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和隐患整改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是我区“安全生产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和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要按照我区安全生产的总体部署和本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2、落实责任,大力督导。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确保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人员、措施到位。各镇、街道和相关单位在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同时,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尤其是对挂牌督办的重点隐患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跟踪督办,确保整改期间的安全,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隐患单位,要责令其停产整改,直至达到安全生产要求。要充分依靠技术专家、安全评价机构等的专业力量,充分发挥区志愿者(专家)队伍、乡镇(街道)基层安监队伍的作用,切实加强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6

为全面落实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要求,杜绝较大及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彭府发〔2008〕11号通知精神,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特制定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一、加强领导机构建设

为加强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成立以翁昌荣局长任组长,王海波、张仁勤副局长任副组长,刘远仲、史超一、潘善文、卢明三、郭依蓉、李开杰共9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规模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排、检查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保科,负责日常工作。各规模企业、非煤矿山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按照“责任落实、措施到位、经费落实”的要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整改,确保治理整改到位。

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

(一)按照彭工办〔2007〕131号通知要求,各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各项制度,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杜绝较大及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一般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掌握本企业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情况,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计划和措施,一般事故隐患及时整改率达到100%。

(四)全面排查本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不留死角。

三、排查治理、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内容: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应急处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储存、运输)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辩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立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因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二)排查治理方式

各企业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天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其它生产经营单位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在重大节日前,必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安排专项经费落实专人进行治理和整改。必须严格按照“责任落实、措施到位、经费落实”的要求,确保治理整改到位。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整改。

四、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整改到位

工业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在3月至4月进行医药化工规模企业、非煤矿山企业专项大检查;5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行业特点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部分企业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特点继续深入推进隐患治理工作,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五、严格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各企业按照彭工发〔2007〕64号文件要求,每月25日前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表报市工业局安保科。重大安全隐患(指可能引发较大及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和治理经费预计在10万元以上的隐患)实行及时报告制度。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7

工作目标

结合深化“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活动,全面排查治理各行业各类事故隐患,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为全县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集中行动中必须做到“四个百分之百”,即:对企事业单位的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排查出的隐患整改率达到100%;隐患整改复查验收率达到100%;专项(执法)检查登记建档率达到100%。

排查治理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各行业(领域)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冶金、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2、道路交通、客货运输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3、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

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6、易受台风、暴雨、洪水、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

(二)排查治理内容: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三)排查治理方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要结合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安全生产特点,以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为重点,做到“三个结合”。

一要与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近年来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各项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改善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秩序。

二要与日常监管监察执法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控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关闭淘汰技术落后、隐患严重的、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加强日常安全监管监察,严格行政执法,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

三要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结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分类整改工作和标准化创建活动,督促企业加快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安全技术改造,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科技强安和本质安全企业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排查治理职责分工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全面负责。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成立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其他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或行业)企事业单位的隐患查改工作。

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日-8月10日)

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要按照县政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指定专人抓落实。要督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的工作方案。要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形成全员参与整治,全社会关注、支持和监督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工作氛围。

(二)全面排查治理阶段(8月11日-9月30日)

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组织执法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等,对矿山、道路交通、危化企业、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点、民用爆炸物品、公共聚集场所、特种设备、旅游景点、建筑工地、商贸企业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查出的隐患登记建档,分级管理,属于一般隐患,应当立即整改;属于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9月中旬县政府将组织对各乡镇(场、区)、县直有关单位进行隐患治理工作督查。

(三)检查验收阶段(10月1日—10月中旬)

在各生产经营单位全面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要分别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将情况于11月15日前报场安办。场安办将于11月中旬组织人员,对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结果向全场通报。

工作要求

(一)落实领导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百日行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特别要全面落实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健全工作机制,确定牵头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

(二)全面排查隐患,狠抓综合治理。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责令立即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制订应急预案,防止发生事故;严重危及安全的,该停产整顿的绝不放过,该关闭取缔的绝不手软,该异地搬迁的绝不拖延。对挂牌重大隐患的整治工作要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等“五落实”及挂牌、整改、验收、销号、归档等“五完善”,切实加强隐患整改的闭环管理。

(三)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法查处。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好联合督查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措施,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要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等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取缔。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酿成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四)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组织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认真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要予以公开曝光。

(五)坚持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要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契机,不断加强和规范安全管理与监督。要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统计,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和隐患数据库,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实现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和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要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治本之策,加快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企业安全隐患点篇8

一、工作目标

通过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区属规模工业企业和重点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对象和范围

根据统一安排,本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对象和范围为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以及近年来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单位。同时,通过对区属各规模工业企业和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各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确保我区重点工业和商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三、实施步骤

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根据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电话会议精神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召开局领导班子和相关科室工作会议,沟通情况,全面传达和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明确本部门职责和本系统安全生产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于月日前报区安委办。同时,起草文件对相关企业下发专门通知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并督促企业认真落实。

(二)企业自查自改阶段:月日至月日,要求工商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要求,深刻吸取本企业和其它同类企业以往发生的事故教训,结合本企业生产装备、人员素质、工艺特点、作业流程、原材料特性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和应急预案,立即认真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自我整改活动,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充分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制定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控;企业要将排查治理情况按照及时上报区安监局和经贸局。

(三)督促检查阶段:月日至月日期间,区经贸局要对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监管。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和制度建设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行动情况;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采取措施情况及应急措施制定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安全生产重要设施维护保养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情况;职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情况;防灾救灾应急准备情况。

(四)全年重点时段和重点控制阶段:在春季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夏秋雨涝汛期、奥运会和第四季度几个重点时期,要求各单位加强安全工作管理,确保四个重点时段内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不出事故。并随时做好准备,迎接各级政府组织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安全检查。

四、具体安排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由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配合。我们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面提供组织保证、人员保证和经费投入保证,要将上级精神和具体安排部署落实到每一个区属规模工业企业和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确保不留死角。各工商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工作负总责,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做到“四个百分之百”,即制度建立率100%,隐患排查率100%,治理率100%,监管率100%。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突出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点企业。重点预防,重在做好基础工作。工业生产重点监测和治理的行业为:1、材料工业的防火防爆;2、轻工业加工过程的压力容器使用安全;3、机械行业的设备运行安全和人员劳动防护;4、化工行业的危险化学原料生产反应防泄漏;商贸流通监测治理的重点和内容为:大型超市、人员密集市场、电梯运行安全、人员疏散通道、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以及防火措施等。所以,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各企业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科学预防事故发生,科学防范措施的重要作用。

(三)广泛发动,群防群治。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企业职工和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增强操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上一篇:校本课程开发主体范文 下一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