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4-03-12 15:41:53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1

汕府〔2003〕11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筹备组)、,市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条例》和《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32号)等有关规定,并经十一届第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就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含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社会保险费征收和社会保险待遇标准,以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和医疗保险缴费调整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缴费工资基数

1、汕头经济特区(包括市直和金平、龙湖、濠江区,下同)、企业职工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以2002年特区企业职工月人平工资670元(剔除省属统筹企业工资)为基数(征缴低限)。缴费个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超过670元的300%以上部分不计征社会保险费;低于670元(含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为零,下同)的,按670元计征社会保险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低于670元的75%即503元的,按503元为基数计征社会保险费。

2、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缴费工资以670元作为征缴下限,超过670元的300%部分不计征医疗保险费,低于670元的按670元计征。

3、特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含合同制职工、临时工,下同)、缴纳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按特区职工月人平工资982元为基数,超过982元的300%以上部分,不计征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低于982元的,按982元为基数计征。

二、调整缴费比例

1、特区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具体是:

(1)、养老保险:单位按17%,个人按8%;

(2)、失业保险:单位按2%,个人按1%;

(3)、工伤保险:单位按0.5%;

(4)、生育保险:单位按0.5%;

(5)、医疗保险:单位按8%,个人按2%. 2、特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费比例具体是:

(1)、养老保险:个人按8%;

(2)、医疗保险:单位按8%,个人按2%.三、调整待遇标准

1、以2002年度特区企业职工月人平工资670元为基数,按规定相应调整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

2、企业离休干部按《关于完善市直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汕市办〔2001〕1号)的规定执行。

四、澄海、潮阳、潮南区和南澳县可参照本通知制订本地社会保险费征收标准及社会保险待遇的调整办法。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2

概括而言,从类别上分析,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等其它类教育并列的一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非凡性也涵括教育的一般特征,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因此,可以说,教育的一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但作为一种非凡的教育类型,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征。本文主要分析职业教育的相对独特的特征,分别是总体特征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

一、职业教育的总体特征

一般意义上分析,职业教育和其外部环境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功能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可称为总体特征,它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主要有以下特征摘要:

(一)专业性①

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或专门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这个特征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同时,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征,但它的专业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人才。只有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和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区域性

所谓区域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为区域办教育和依靠区域办教育。

有关为区域办教育,是指其为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服务。社会和教育的互动发展表明,教育的区域功能越来越重要,即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区域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职业教育的区域经济功能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职业教育真正承担起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针对岗位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

有关依靠区域(社区)办教育,是指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它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的教育,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和。尤其要重视组建有企业人士参和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和教学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并要选聘一定比例的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加强技能、技术教育。学校也要积极和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和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以便建立起和社会、企业联系紧密、沟通及时的职业教育练习体系。

(三)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指职业教育强调实际练习,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征。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力度,不断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例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都非凡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验和实践时间一般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本上每周都有一项实习。德国提出摘要: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在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和理论知识课比例为1∶1,有的学校甚至已调整为1.3∶0.7。

总之,必须使教学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考虑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训基地的融合,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接触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通过校内模拟练习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把握企业的生产规律、工艺、设备和技术等。

(四)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主要指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时间等各方面注重灵活性,实施弹性教育。

职业教育要强调在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备灵活性。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应届学生,同样还包括为转岗、换岗而继续学习的群体,可以说职业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非常大,同时,他们对学习时间上的要求也是灵活多样的,必须布置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等不同时段的教学,以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因此,弹性化的学分制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力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向。

(五)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和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练习,甚至强调使学生进入工作世界,顶岗实习,经受实践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他毕业后社会上同行业中仍急需的技能、技术。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变迁及更新,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地反映。非凡是目前社会上技术发展更新更快,不重视这个新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技术很快就会落伍。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要尽可能为实训基地配备最先进的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会和使用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

需要注重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之上。而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工厂、企业那样利用宽敞的厂房和流水线,进行真正的生产,主要是注重生产内涵和流程上的仿真性。

(六)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即关注时代变化,体现现代性,及时反映现代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向。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更新发展,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反映,这无疑使职业教育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

同时,职业教育还必须关注现代教育理念,尤其要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承担起培养现代人的责任,不仅仅关注人的生产功能,还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能力等加强培养。

二、职业教育各环节所表现出的特征

从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上看,它所具备的具体特征是摘要:

(一)办学方针摘要: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有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我国近期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体现比较明显,强调以服务促进就业,以就业强化服务,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有关服务宗旨,《国务院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摘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非凡是职业能力服务。这四个服务,将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由过去的自我发展为主,变为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地位上强调服务和适应的关系。

有关就业导向,《国务院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摘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二)培养目标摘要:技能型、技术型人才

职业教育主要特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征,强调学用结合,强调分析和解决实际新问题、现场难题等能力,强调对人员管理、设备运行等有更强的组织协调和技术管理能力,强调要具备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应本领,着重培养能适应本社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技术型专门人才,即主要从事成熟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教师类型摘要:双师型教师

普通学校,尤其普通高等学校的师资往往强调教学和科研能力,强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极强的科学探索能力,而对技术转化及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高。职业教育的师资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强调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把握技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即师资以“双师型”为主。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实质上是指教师既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普通学历证书),又必须把握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企业或第一线工作经验)。在国外,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双师型”素养的高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德国,高职教师除了要求教师有较高理论水平(博士学位)之外,还非凡重视教师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包括有3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并且教师大都要有两个职称,即工程师和教师。在奥地利,对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有相应的学历外,还要求他们有几年以上的行业(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其中不少教师是本行业的专家。

(四)专业设置摘要:以“发展需求”为驱动

一般而言,普通大学专业设置按学科分类而设,且强调宽泛性、融合性、稳定性和宏观性。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却有自身特色,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岗位不像学科那么相对稳定,而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进一步讲,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强调社会需要“我”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即以“发展需求”为驱动摘要:要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因此,专业设置应注重把握住市场的需求特征,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搞好社会调查,并通过对详尽地占有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之后,再决定设置哪些专业。办职业教育要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此外,专业设置也需考虑学校师资情况和设施情况(尤其是双师型师资及实训基地情况)。

(五)课程摘要:以实践练习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才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快,市场需要的是经过职业的基本练习的工作者,所以它要求职业的基本练习在学校完成。职业教育适应这种需要,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限,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技术的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这意味着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甚至要求达到40%以上,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提倡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而非学科本位。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的需求。

(六)教学条件摘要:突出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要完成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除了进行验证和探索的实验室之外,还要大力建设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力度,培养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强调针对性强、仿真性高、模拟性实、开放性大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好的技术教育学习环境。

同时,要面向社会,依托行业、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实现教学方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应依靠企业进行实训教学,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征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服务功能。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质量要求决定的,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学校生存的一个根本条件。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企业和教育成功合作的一种典型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二元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操作,锻炼实践技能。产学结合,学校可以得到政策、经费、项目、科研的支持以及学生、教师实际练习场地的支持。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敞开校门,走向社会,密切和社会、企业的联系,尝试和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及实训过程,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把握实践技术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训出合乎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七)发展途径摘要:产学合作

职业教育发展是系统工程,它和就业、产业部门关系密切。加强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培养目标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订,还是教学内容的改进及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就业、产业部门的参和和支持。“为了加强合作,许多国家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委员会,委员会由来自雇主、劳动者、政府和教育机构的代表组成。例如,1987年,澳大利亚把教育部和劳动部合并,成立了联邦就业、教育和培训部。通过这一改革,对职业教育、练习、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体制上解决了协调不力和效率不高的新问题。1992年,澳大利亚又成立了以企业界人士为主的澳大利亚国家练习局,负责对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宏观政策、发展目标和经费分配作出决定。英国也从改革管理机构入手,于1995年将原来的教育部和就业部合并为教育和就业部,把对教育、培训和就业的管理置于同一个部门之下。”②德国的“双元制”、北美的“CBE”等职业教育模式也都是产学结合的经典代表。可见,职业教育部门、就业部门、产业部门间的密切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八)教学管理摘要:柔性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尤其在经济体制转型条件下,出现了教育对象不断扩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持续高涨,就业制度和形势发生了变化等等新情况,学年制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当前,人们对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已达成共识,学分制的引进和创新,就是“人性化”的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它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相对于学年制而言,学分制的优点在于摘要: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学风;有利于学校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解决特困生的经济困难,学生可暂时离校,以工养学,等等。③可以说,学分制是当前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

推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教育形成开放、灵活、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各国教育发展趋向看,实行大范围的全面学分制,以提供大量的课程和课程模块,开发出符合不同需要和标准的课程,实行进出自由、弹性的学制和学程是职业教育最佳的教学运行模式。这样做既有利于适应社会需要,也适应学习者的个人需要。进一步分析,学分制的思想体现了美国当代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的闻名论断——“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即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并非决定于学习能力的高低,而是“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适当的学习条件就是以学习时间多少为根本特征的。因此,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或机会,再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可以说,在学分制下,几乎没有学会、学不会的学生的区别,只有花少或花多时间学习的学生的区别。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推广,它必将为职业教育发展及更好地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提供切实的保障,而且职业教育生源的多样性和边缘化更需要这种以“柔性”管理见长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使职业教育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摘要:

①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摘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摘要:5.

②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M,杭州摘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摘要:18.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3

>>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 论我国县级城市的基本特征 浅析我国诗词格律的基本特征 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特征 论我国社会团体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基本特征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医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沙区植被的基本特征分析 我国城市餐厨垃圾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处理利用方法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策略 我国反贫困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我国生态旅游基本特征的分析及其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 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基本特征的比较分析 我国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基本特征研究 浅谈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与规律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 试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eMarketer预计今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达14.3亿[EB/OL].(20120316)[20130210].http://.cn/i/20120316/02386842507.shtml.

[3]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全球互联网已进入SNS时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4]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591.

[5]王琦,张颖,李海强.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用户族群研究——基于ChinaVALS的模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88.

[6]王欢,张利,叶柯柯.大学生网络团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2106.

[7]张利,王欢.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J].现代情报,2012(11):6872.

[8]特里·K.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有效传播[M].第7版.熊婷婷,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03.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4

关键词:学区房;价格;因子分析;南京鼓楼区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所谓学区房,是指在指定区域内的住房,购房者本人的子女就可获得就读于某些区、市、级重点小学的资格。学区房的产生与“就近入学”招生政策紧密相关。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各个城市相继提出“就近免试入学”的类似原则。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式焦虑得到认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住房商品化的施行,更加使得学区房供不应求,价格突飞猛涨。

学区房的稀缺性带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对其学术研究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社会学角度的研究,即城市住房居住功能变迁和学区房房价因求学资格问题而走高的定性分析;从“学区房”的热销等教育投资购房现象出发,关注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分析社会分层造成的“教育难公平”的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另一方面是对各大城市学区房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通过已有文献研究发现,学区房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上,相对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不够深入,多限于定性评价而缺乏定量分析,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南京教育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自从2003年南京市教委颁布了“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以来,南京市学区房悄然升温,在全国学区房发展中具有典型性。鼓楼区作为南京教育资源最为集中、学区房供求最为紧张的地区之一,研究其价格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选取了南京市鼓楼区二手市场上的学区房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学区房价格形成机制。

二、研究区域概况

南京的学区房资源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可谓首屈一指,不仅是南京市内,这些集合了优良资源的学区房甚至吸引了包括安徽、苏北、苏南、上海等地的客户。截至2008年6月,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为759万人,外来人口规模已达到135万人。(图1)

自从2006年 “免试入学”的条款开始出台后,学区房开始成为城市家庭必然考虑的因素之一。从图2可以看出,老城学区房价格在2006年开始大幅度高出老城二手房均价,鼓楼区的涨幅尤为明显。具体情况如下:2006年和2009年玄武、白下、秦淮三区学区房均价比老城二手房均价高出20%左右。而2006年鼓楼区学区房均价为8,900元,比老城二手房均价高出了45.57%;2009年鼓楼区学区房均价为13,800元,仍比老城二手房均价高出了30.50%。(图2)

鼓楼区是南京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区共有小学33所,学生26,995人。但全区重点小学只有4所,比重仅为12%;能吸纳学生6,210人,仅占学生总人数的23%。由于学校建设师资水平差异较大,鼓楼区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吸引了本区甚至外区的大量生源。鼓楼区学区房布局东密西疏,存在分布严重不均现象。

三、鼓楼区学区房价格总体特征分析

鼓楼区主要有4所重点小学,分别是:琅琊路小学、力学小学、拉萨路小学、鼓楼中心小学。从图3可以看出,鼓楼区琅琊路小学学区房价遥遥领先。具体情况如下:琅琊路小学学区房价2003年为6,500元,比同期非学区房高2,214元;2006年即破万元,比同期非学区房高出5,407元;2009年已经达到18,000元了,比同期非学区房高6,200元。鼓楼区房价最低的拉萨路小学学区房,2003年房价为3,000元,低于同期非学区房1,286元;但是在2006年,学区房价格为8,000元,比同期非学区房高1,406元;2009年已经达到13,000元了,比同期非学区房高1,200元。(图3)

整体来看,2009年鼓楼区各学区房的价格几乎是2003年的3倍,琅琊路小学学区房价格涨幅最大为4倍。从这里可以看出,“就近入学”政策下的学区房高房价现象已经很明显。(图4)

四、学区房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学区房作为商品住宅的一种,其价格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对于商品住宅来说,社会、经济、行政等因素以及商品住宅的区域特性及自身特点都对该区域内各住宅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本文以鼓楼区学区房市场情况为基础,对学区房房价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从价格形成动力角度和价格影响角度来分析鼓楼区学区房价格形成机制。

(一)学区房价格形成动力分析

1、社会推动。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把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实质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的现象叫做“社会流动”。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的精英选拔制度影响深远,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潜功能一直是受到广大老百姓关注的,所以追求相对的“教育公平”,保证自身在社会分层流动中的主动性,是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2、政策作用。首先,南京市教育局规定一套房子如果已有小孩正在就读,必须等到6年后该小孩毕业,该房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区房。即在本来供给就少的情况下,买卖周期至少长达6年,进一步的导致了学区房的供不应求现象。此现象同时造成了包括正常需求在内的成本增长,成本增长最终又推动了学区房房价的上涨;其次,学校一般都规定新生入学必须具备产权证、户口簿,且要求实际居住,无居住年限要求。但如果学校生源爆满会根据实际情况,让居住时间较长的二手房住户孩子优先入学。个别顶级名校由于需求过旺,会根据每年生源多少对施教区作一定调整。由此,人们在不能清楚了解学区划分的情况下,会产生急躁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最终造成盲目和火热的买房现象。

3、市场诱导。“学区房”热销充分表明望子成龙的现代买房人越来越看重楼盘的“教育、科技含金量”以及子女的成长环境品质。目前的楼盘营销中,“学区房”风头远远盖过之前大受追捧的“轨道房”。因此,开发商、中介机构借机炒作,可能制造相关虚假或浮夸的信息,推波助澜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学区房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的学区房拥有的属性是不同的,这是购买者应考虑的因素。因此,本文选择南京鼓楼区4个学区的13个学区房项目和13个非学区房项目作为分析样本,其中非学区房是在学区外1000m范围内采样的。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模型构造因子,然后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最终得到影响学区房价格每个因子变量的影响程度。

具体来说,主成分分析是因子分析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haries Spearman于1904年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以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主成分分析是从解释变量方差的角度出发,假设变量的方差能完全被主成分所解释,使得分析与评价指标变量时,能够找出主导因素,切断相关的干扰,做出更为准确的估量与评价。

1、变量的选择及其量化。现有文献往往把商品住宅价格特征分为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三大类,本文选取学区房12个因子变量进入主成分模型构造价格特征因子。其中,学校相关变量2个,住房建筑相关变量4个,小区相关变量6个。根据以往较成熟的变量量化方法,本文采用实际数据的直接量化、Liket5点量表量化,综合指标量化和虚拟变量量化等方法。各相关变量所代表的意义具体如下:

(1)小学相关变量。小学质量(名校录取率和教育理念):根据实际情况,排名第一的重点小学取5,排名第二的重点小学取4,排名第三的重点小学取3,排名第四的重点小学取2,非重点小学取1;小学的建筑面积(m2):采用实际数据。

(2)住房建筑相关变量。住房容积率:采用实际数据;住房建筑面积(m2):采用实际数据;住房房龄(年):采用实际数据; 住房朝向:楼盘住房南北朝向赋值5,楼盘住房南北朝向占50%以上赋值4,楼盘住房南北朝向占50%赋值3,楼盘住房南北朝向小于50%赋值2,楼盘住房非南北朝向赋值1。

(3)小区相关变量。小区内或1,000m内有无超市、商场、菜场、银行、邮局和医院,每项1分,共计6分;小区环境分为5个等级:极差1分、差2分、一般3分、好4分、很好5分;小区附近1,000m内有大专院校的:根据实际情况,每个1分;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分为5个等级:极差1分、差2分、一般3分、好4分、很好5分;小区内或1,000m内有幼儿园、中学,每项1分,共2分;步行10分钟范围内公交线路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每个1分。

2、影响因子的构造与得分

(1)适宜性分析。在因子分析之前,利用KMO值对变量进行因子适宜度分析,其中KMO值为0.781,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大于0.7,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同样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因子分析。

(2)变量主成分提取。运用SPSS11.5软件对12个因子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协方差矩阵进行主成分提取,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有4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76.04%,这4个因子能够很好地概括这组数据,故可以认为这4个因子是影响学区房价格的主要因素。(表1)

按照方差最大对求出的因子负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使负荷尽量可能向±1、0方向极化,得到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从而得到了各因子在4个主成分上的贡献率,按照因子负荷绝对值的大小,找出最大值,把因子进行归类,整理得到分类结果。(表2)

(3)学区房价格影响因子分类。通过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荷载矩阵旋转后,4个特征因子含义较为清楚。(表3)命名解释具体如下:

F1由“小区内或1,000m内有无超市、商场、菜场、银行、邮局和医院,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步行10分钟范围内公交线路状况,小区环境”四项决定,以上这几个因子变量都代表了住房生活配套的相关特征,所以我们将F1命名为生活配套特征因子。

F2由“小学质量、小学建筑面积”两项决定,以上这几个因子变量都代表了小学的相关特征,所以我们将F2命名为小学特征因子。

F3由“住房建筑面积、住房房龄、住房朝向、住房容积率”四项决定,以上这几个因子变量都代表了学区房住房建筑相关特征,所以我们将F3命名为住房建筑特征因子。

F4由“小区附近1,000m内大专院校和小区内或附近1,000m内幼儿园、中学”两项决定,以上几个因子变量都代表了周边其他教育配套的相关特征,所以我们将F4命名为其他教育配套特征因子。

(4)学区房价格影响因子得分。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价格特征因子是怎样影响学区房价格的,通过回归因子得分的方法,计算因子得分,得到表4。因为因子得分与原变量的得分相对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我们就可以较清楚地认识到学区房的价格是怎样随着因子变量变化的。(表4)

其中,因子得分矩阵是根据主成分系数和原始变量标准化值经过计算得到的,设表中系数为ai,设主成分变量名为Fi(i=1,2,3,4),则公式为:

将主成分特征因子作为自变量,单价作为因变量,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估计方法为最小二乘法,即在SPSS11.5中选择强行进入法作为回归分析法,选择4个主成分进入回归模型,据此得出模型:

P=14422.88+151.06F1+3196.70F2+651F3+695.22F4 (2)

将(1)代入(2)可得:

P=14422.88+249.9X1+118.1X2+39.65X3+91.82X4+14.17X5+42.7X6-79.82X7+24.43X8-32.15X9+18.54X10-60.534X11+48.01X12 (3)

(三)结果分析。由上可知,学区房价格特征因子可分为小学特征、住房建筑特征、其他教育配套特征和生活配套特征四大类,且区别于普通商品住宅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的三大类。同时,通过公式(3)得知,影响因子变量前的系数为其隐含价格,其反映了因子变量对学区房价格影响的情况,因此主成分特征因子按影响学区房价格大小排名情况如下:

第一,小学特征因子影响最显著。其一,重点小学的排名每上升1位,价格将上调249.9元;其二,小学建筑面积每增加1m2,价格将上调118.1元。这两项因子变量的系数都在100~300之间,且与住房价格正相关,对学区房价格正向影响最大。

第二,住房建筑特征因子影响较显著。其一,住房建筑面积每增加1m2,价格将上调39.65元;其二,住房容积率每增加1个值,价格将上调48.01元;其三,朝向以南北为趋势,每上升1个档次,价格上调42.7元;其四,房龄每增加1年,价格上调91.82元,主要是因为鼓楼区质量越好的小学,其对口学区房的建成时间越早,大多建于八九十年代,因此出现了老房子高房价的现象。这四项因子变量的系数主要在30~100之间,且与住房价格正相关。

第三,其他教育配套特征因子影响较次。其一,小区附近1,000m内大专院校每增加1所,价格将上调24.43元;其系数

第四,生活配套特征因子影响最小。其一,小区内或1,000m内有无超市、商场、菜场、银行、邮局和医院,每增加1项值,价格上调14.17元;其二,小区物业每上升1个档次,价格上调18.54元;其三,小区环境和公交线路的系数为负,即与住房价格负相关。主要是因为本文所述学区房位于老城区,存在小区环境差、公交线路少等问题。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住房配套下教育资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显示出高于建筑本身的意义。由于从价格形成动力角度分析学区房价格影响因素,是将该地区学区房看作为同质的,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而忽略了其固有的互异性,因此相关政策、房地产投机、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就没有办法进入主成分分析模型。故从量化角度不能全面地对学区房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因而回归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不是很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五、结语

学区房价格目前畸高,并出现了不健康的增长趋势,这既是房地产市场运行的结果,也是住房政策、教育政策推动和社会公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热衷的结果。通过对南京鼓楼区学区房价格形成机制的分析发现,学区房价格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小学资源。以小学为代表的教育资源配备不合理情况下的住房与教育资格相捆绑的现象,折射出的是住房的生活居住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不平等现象。

面对学区房高房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政策上、规划上,采取更积极、更有效的措施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从思想上,引导人们转变观念,选择力所能及的房子,多方面培养孩子;从市场上,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因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如中介、地产商的不实行为。只有这样,学区房价格才会趋于平稳,才能真正维护和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董海军,高飞.承继与变迁-城市住房功能分析[J].城市问题,2008.9.5.

[2]将学区房优势持续扩大[EB/OL].365地产家居网,2009.2.9.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5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在即将到朱的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结构,注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具有了新的特点,要重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社会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的欢迎。这是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擘习”学术研讨会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继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约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又})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

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 .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1)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趋颇繁的形势下,网络大学将率先实现跨国合作、成为国际大学的先声。所以,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维持其应有的学术水准及机构规模二(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台湾中正大学成教系扬国德教授则在他的交流发言中,着重分析了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的优势明显:弹性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具有地球村与世界性的发展潜力;可以调适与应用不同的设备与资源;快速提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容易更新内容与增加资料;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发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学习方式,特别是提供师生之间很多的互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地运用这些优势,发展成人教育。就正规教育来看,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有4种模式:与传统大学结盟、纯粹的网络大学、传统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延伸。网络学习的设计有2种模式:单一模式,即全部为远程教育而设计,如英国等设立的开放大学;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学机构在进行校园教学的同时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在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瑞典等以已相当盛行。就非正规教育来看,各种公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界.运用计算机网络,规划在职进修教材,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与练这种新兴的媒介,由于国际网络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未来工作与学习的时代趋势。

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发展趋势是:(1)鼓励民间资源投入,公私立资源可形成较好的协调与配合,达到永续经营境界;(2)建立引导机制,使各种新的资源、新的创意,联结为全面性的、有机活力的网络。(3)强调长期经营,使学习配合人生每个阶段生涯之需求,进行统整而继续不断地学习。(4)网络学习的组织策略即善用学习社群,学习社群的组织文化中蕴含着以继续学习促进绩效的导向,从学习中进行结构与行为的修正,以迈向学习社会。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6

【关键词】体育特征;社区体育;文化推动力

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社区范围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为满足社区成员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而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区体育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社区体育已在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认清社区体育的动力特征,有助于我们把握社区体育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消费方式;正确认识社区体育的服务特征,可以使社区体育服务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一、城市社区体育的动力特征

(一)改革推动力

1.社会转型给社区体育带来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从高度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同质单一性向异质多样化的转变;从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实质是从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在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体育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生活习惯、余暇目标方面都存在差异。

2.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余暇时间增多。1997年国家统计局、卫生部、民政部等6单位对29个省市的71个城市约1.5万人进行了调查,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生活时间的分配有如下趋势,(1)工作时间不断减少:1990年我国城市职工平均每日工作7小时19分钟,1997年为5小时37分钟。(2)家务劳动时间不断减少:1990年女性职工平均每日家务劳动4小时23分钟,男性职工2小时10分钟。1997年女性工作时间为3小时3分钟,男性为1小时43分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区体育将向更普及化、更组织化、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在今后的10年中,城市职工的余暇时间将从每周的19小时增长到30小时,人们在社区生活的时间将大大延长,人们的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生活时间内开展。

3.社区体育的法制、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社区体育工作都有专门的说明。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实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7年4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在社区体育的主要职责与任务、组织管理与体制、场地设施建设与作用、经费来源等方面,对市、区人民政府和五个部委分别提出了要求。

(二)政府调控力

1.建立政府授权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政府授权是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典型社区发展模式。联合国的文件规定,社区发展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政府支持;二是人民参与。政府授权与联合国关于社区发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人民双边合作的定义是一致的,反映了社区发展政府授权的模式特征。社区体育建设离不开社区建设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因此也同样具有政府授权模式特征。社区体育建设政府授权模式除了行政上的领导、政策上的优惠外,它本身也从财政拿出相当可观的启动资金建设社区体育配套设施,这对调动社区组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建设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

2.制定适应我国实际需要的社区体育政策。社区体育政策是政府根据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对一定时期社区体育结构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国家或地方体育发展规划为目标,所制定的有关社区体育结构和社区体育组织调整的政策措施的总称。社区体育政策是社区体育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社区体育发展有赖于制定科学的社区体育政策。制定社区体育政策应先对本地区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再结合本地区体育资源的优势,经过科学分析后,确立主导性社区体育方式,通过主导性社区体育带动整个社区体育结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转变。

(三)文化推动力

体育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它从健康身体、娱乐身心出发,与德育、智育一道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容易被大众承认和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为改善和充实大众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中华武术、气功、围棋、中国式摔跤、马球、赛马、龙舟、舞狮、健身操等,以及现在仍然在各个民族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各民族喜爱的体育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都是社区体育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社区体育进一步的发展。党的十五大已经为我们发展跨世纪的体育文化做出了纲领性的规定,那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体育文化,并使它成为我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出发解决民族化、大众化的问题,丰富我们民族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感受。中国人的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应该选择“更普及、更大众、更民族”。

二、城市社区体育的服务特征

(一)人性化服务

“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的价值和自我完善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求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以人性化为核心。显然,仅是社区体育的普及已不能满足当代居民的体育要求,只有层次化有针对性地展开体育活动才能体现现代化的社区体育模式。根据居民不同的要求可以把居民按以下几种类别划分:(1)根据年龄把居民分为小、中、老三个群体,不同年龄展开相应的体育活动,如中年人热衷于休闲、娱乐、时尚方面的运动,老年人喜欢健身性的运动;(2)体育锻炼群体和弱势群体,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本着福利原则,动员他们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成为真正的体育人口;(3)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对于流动人群,以尊重他们不同文化背景、传统习惯为前提,动员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他们对社区有强烈的归属感。

(二)信息化服务

步入小康社会,信息化服务是关键,可以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宣传健身知识、活动信息、政策法规、先进案例等。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拥有全面的社区体育服务网络。一方面便于居民的学习和查询相关知识,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吸收其它社区的先进案例和经验来展开体育活动。(2)善的反馈信息处理体系。处理好反馈信息可以准确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体育建设。

(三)生态化服务

生态城市与生态社区的规划与建设,强调以生态为背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城市与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社区体育也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强调以促进健康、高效、文明、舒适、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而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物质层面:建设适应不同人群,具有社区自然特色的体育设施体系,使得健身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组织管理层面: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风俗文化、传统习惯、和不同人群的需要,融入自然,开展一些生态体育活动,如郊游、踏青、登山、野外活动、远足、自行车、探险等。使得居民的休闲方式也开始从内敛式、封闭式向发散式、开放式转化,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3)体育价值层面:普及全民健身的公众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与健康发展理念。

(四)多元化服务

社区体育共有六大要素,即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组织者、社区体育活动。所谓多元化,是指要从多个方面为社区体育服务:(1)制度化:社区体育服务是一个整体性的服务工作,包括设施、指导、组织和信息。因此,社区体育服务制度化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和关系,迫切需要加强制度化建设:一方面使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规范系统化、条理化和正规化;另一方面,使社区体育的规范内在化,为社区居民所接受和认同。(2)规范化:社区体育服务的政策、制度和措施要规范化,即政府和组织指定的社区体育工作方案及实施办法要科学化、法制化,并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要规范化,即社区公建体育设施的选址条件、占地面积、功能和设备要求均应规范化使用,不得挪为他用。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和培训要规范化,即根据实际工作量和指导对象的数量,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配备比例及上岗前培训要求。(3)指标化:社区体育服务发展指标是测量社区体育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社区体育服务指标体系有利于社区体育服务状况与发展进行评估,发现社区居民的体育要求,社区体育服务指标包括社区体育组织、设施和活动指标。(4)现代化:社区组织管理要体现现代化,具体表现在组织管理机构对场地设施的使用及对内部的人、财、物管理方法要科学化,考核和监督要符合规范化要求。信息现代化,社区居民可利用社区体育服务的网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相互交流。指导方法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健康观,掌握多钟锻炼方法和理论,对不同的对象制定出不同的运动处方。

三、结语

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离不开国民素质的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区体育。因此,关注社区体育的发展就是对大众健康的最大关心。在我们了解了城市社区体育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社区体育的有效机制,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青.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

[2]宋杰.对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

[3]申存生.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定位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4).

[4]刘忠,王芬,郑基松.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才 胜任特征 培养设计和实施

[作者简介]顾亦鸣(1972- ),女,河南郑州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版画与设计研究。(广东 广州 51008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华南地区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及培养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批准号:2011TJK18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04-02

工业设计产品满足消费审美是设计师能力品质的直接反映。面对日益增长和丰富的审美需求,培养优秀的、符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成为教育单位首先必须直面的问题。然而,当前教育单位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和输出的人才的胜任特征准备显然不足,即相当部分学生的设计专业知识和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距离,导致就业或创业的困难。因此,本文以胜任特征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分析华南地区在岗工业设计师的实际工作、企业入职要求,建构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模型,并通过细化教学对象、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和课程设置,对胜任特征培养设计和实施进行探索和思考,为人才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一、胜任特征的范畴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能够区分绩效卓越者和平庸者的可测量的、且较为持久的、并能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个体特征。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是胜任特征的主要内容,且可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动机。为此,1973年McClilland(麦克利兰)针对此内涵提出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冰山的“水上”和“水下”两个部分。“冰山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表层特征,即为显性特征,是比较容易了解与测量,能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且培训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冰山的水下部分”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是深层次的潜在特征,称为隐性特征,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评估和改进的部分,且不易受到外界因素作用而变化,但能对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表现变化产生关键性的作用,能在广泛的环境和工作任务中预测人的行为,因而对人才选拔最具有经济价值。所以,应用胜任特征评价和预测绩效优秀以及岗位所需的相关技能、智力水平或学业等级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工业设计教育课程和创作训练方式,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胜任力的基本标准。

二、华南地区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

本课题以华南地区工业设计师为研究对象,设定了68个项目作为胜任特征内容,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龄长度和绩效等级等不同层次的在岗工业设计师共443人进行抽样调查。具体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工作分析等方式进行,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如105页表所示)。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人格特质和职业品德等四个结构维度构成了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属于外在特征,是知识、技能等显性特征。专业知识就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就是执行有形或者无形任务的能力。人格特质和职业品德属于内在特征。人格特质就是一个人隐性特征的综合体,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坚持对某种事物拥有的渴望并为之行动的欲望或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人格特质在胜任特征结构中处于核心基本位置。职业品德就是一个人的态度、价值及自我认知。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涵盖美学专论、工业产品设计学、工学、设计软件、艺术设计论、文学概论、历史文化、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社会学、传统习俗等;工作能力涵盖美学鉴赏、造型创意设计、形式与功能表达、逻辑思维、问题情境应变与解决、观察与思维判断、产品开发想象与创新、学习与沟通、抽象与概括、产品设计组织与管理、评估与决策等;人格特质涵盖成就欲望、敏锐力、洞察力、意志力、职业兴趣、乐观精神、合作精神、自信心等;职业品德涵盖团队意识、学习和研究意识、专业意识、自尊自重意识、责任感、诚实守信观念等。属于显性特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易于培养和开发。通过合理的教育指导,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形成工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的培养设计与实施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是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的培养目标。本文依据华南地区工业设计人才的胜任特征结构维度,设计培养目标,改进与改革课程设置、训练与实践方式,探索工业设计教育内容、模式、方法和策略,奠定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培养设计

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业设计的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等业务方面素质的培养,确保毕业学生在专业发展上成为设计部门或单位的专业设计高级专门人才。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设计教育必然专注市场发展与研究,设计产品的形式美和功能美必然成为个人、家庭、社会关注的内容,并且必须把这种“关注”带入设计教育的课堂。依据华南地区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维度结构要求,培养目标应明确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基础扎实、知识丰富、应用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造型艺术、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素质,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综合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制造、开发设计、设计组织管理及策划宣传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实施

胜任特征范畴以及华南地区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结构维度研究表明,作为外显特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教育与培训途径实现培养的目的。因此,课程设置和专业训练与实践成为改变和发展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的有效途径。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培养实施的关键和核心。课程设置理念,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理论的研究。因此,一要加大美学课程学分,强化学生审美观点和塑美能力,根植于工业设计产品外在形态的形式表达,满足个人、家庭、社会的审美需求;二要优化课程设置,着力于学生综合技能培养,提升通用技能而非某一类具体产品设计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设计创新思路,促进专业发展;三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重视实验设施利用,积极开展实验活动,增强授课效果。因此根据培养设计目标,适当调整艺术、工程、综合和专业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并引入工业设计课程知识群,即文化艺术及美学知识群,培养学生审美及审美评价能力,以及形式表达能力;工学基础知识群,培养学生在产品物质功能、使用功能和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设计能力;工具及综合知识群,培养学生掌握产品及环境的虚拟展示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造型设计表达,获取造型设计表现技能,以及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

2.训练与实践。训练与实践是深化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人格特质、强化职业思想品质的主要方式。(1)认识实践。包括参观和金工两部分的实习。认识实践就是让学生在美学、工学基础两个知识群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把握机器的运用、材料、加工、工艺、构造等,加深背景认识,建立牢固的知识平台,增长实际经验,避免设计作品“纸上谈兵”。参观实习应以民俗采风、专业考察为主,并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和历史文化,同时注意强化学生绘画、摄影、构思等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金工实习就是让学生在实习中不仅深入实践,而且还要有实习心得,力求通过实习使学习获得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更能深刻理解实际生产的相关知识。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习惯于解决问题,并能正确检验成效。(2)专业训练。建立校办企业或建立实践基地是专业训练的最佳途径,既可提供教学课题,也为教师提供专业技术研究,以及为学生提供技能操作的真实实践环境,拓展专业发展能力。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实际岗位实践模式,依据华南地区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预测和评价学生绩效与技能,评估和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确保专业训练在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3)毕业创作。毕业创作是学生接受胜任特征培养成果的一次实践总结。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热情、激发学生发明创造欲望、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从事企业的课题设计、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竞赛,开展学生课题组调研、设计方案演讲、学生科技训练、创新成果展示、学生创意竞赛以及企业产品设计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胜任特征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杭悦,宋长林.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杭州电子工业学报,2004,24(2).

[2]顾亦鸣,曹玉华.基于胜任特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J].教育学术月刊,2009(8).

[3]顾亦鸣,曹玉华.工业设计知识群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

[4]江建民.工业设计专业的技术课程设置刍议[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

[5]马欣川.人才测评――基于胜任力的探索[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6]王金军,黄海波,吕冰.理工科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设计艺术,2002(2).

[7]王俊元,王旭东,段能全.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2(2).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篇8

随着社区建设的飞速发展,社区体育也越渐显露出无穷的迷人魅力。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成为人们首选的预防疾病、主动自我健康的最佳方法,因而如何培养优秀的社区体育工作者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国社区体育的特征

社区体育是社区整体的一个部分,是依附于社区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群众体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自身的特征。

1.1区域性

人员构成、场地设施、指导管理及经费筹措等都是以社区区域界定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实体,区域性是它显著的特征,它可以是两个,甚至几个行政隶属区域结合或部分结合而成,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社会生活功能齐全的企业(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齐全)、学校等组成。

1.2文化性

社区体育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其表现在空间的开放性、规范的适应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重要的文化特征)。社区体育的文化价值取向定位在“人”上,突出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共同发展趋势,从而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1,3公共性

利用社区公共资源进行的体育活动。社区内的广场、绿化带、公园及其他公共设施都是其可利用资源,从而更加能反映出社区体育的公益性。

1.4民间自发性

社区体育组织是自发独立的社会团体,具有较强的民间性,它们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活动章程,多是自发组织管理,开展有益的体育活动。

1.5服务性

社区体育能较好地突出其服务大众的特征。根据居民的需求,以居民自愿参加泊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活动,提供相应的具体的体育服务,如场地设施服务,体育指导和咨询服务,体育组织和管理服务,体育活动计划和处方服务,体育信息和情报服务等。

1.6平等性

社区体育的主体和主导都是居民,社区体育指导员、服务员与居民之间都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大家共同构成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

2我国社区体育工作者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社区体育工作者要通过强健的体魄,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起良好的健康形象,展示出自己的高尚人格和自己的独特个性;要通过自己乐于助人的热情态度,体现出自己美好的心灵和广泛的共同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业务技术,同时要具有热心、爱心、耐心、关心,体现在指导过程中需要的全面的综合能力。

社区体育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各种体能训练原则,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同时针对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占大多数这一特殊情况,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来应对各种社会性事故或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社区体育工作者的培养问题,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由此将会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值得我们去探讨。

2.1发挥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

利用我们现行的“行政主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优势,更好地发挥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加速对社区体育工作者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从1994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开始实施到2004年,虽然全国已经有了近10万人获得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但比较我国人口,这就可谓是杯水车薪。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我国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2010年达到7.8%,2020年达到10.9%,2030年达到14.5%,而参加定点体育活动的人口中,75%以上都是老人。由于人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社区体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也对社会体育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提高社会体育服务质量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社区体育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发挥行政主导的作用。正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环节。

2.2建立与高校联合培养的制度

建立与高校联合培养社区体育工作者的制度,也是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索质、加快培养速度的又一可行之策。随着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些高校增设了社会体育方面的课程,但是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社区体育工作者又有一定的“义务”性,‘这无形中加大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阻力,影响学生的决策,因此要明确社区体育工作者“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建立高校与社会共同培养的目标,将课堂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加快其培养速度,提高社会体育服务质量,加速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

2.3社区体育工作者职业化建设

我国体育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为社会体育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增加,各种健身俱乐部和各种体育中心相继成立并不断发展,特别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产业化发展,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要逐步解决好社区体育工作者的职业化问题,适应时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树立新的形象,使其职业化和更加的专业化,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参加社区体育工作者队伍。

2.4完善再培训制度

随着新的社区体育项目,新的体育方法的不断增加,新的社区体育思想和理论也不断产生,然而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随着培训学习的结束和等级资格的取得,学习也同时结束。因此,就需要保证已经取得等级资格的社区体育工作者的社会体育观念、社会体育理论、社会体育方法等能够跟上时展的需求,进行继续学习提高,因此,高校、各种单项体育协会及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就应该成为开展再培训的基地,树立社区工作者的再培训的新观念,建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再培训机制,保证社区体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2.5重视社区体育产业化的研究

加强社区体育产业化的专题研究,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成为促进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加速社区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要坚持理论先导作用,组织强有力的社区体育研究,发挥行政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利用一切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体育研究队伍,保证我国社区体育的领先优势。

3结束语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范文 下一篇:乡村旅游营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