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2 09:33:51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铁路;维修;计划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7-0052-1.5

一、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模式设计

(一)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模式

线路主管单位(部门或公司)对线路设备(资产)、运营成本、线路使用状态、线路运营安全和线路运营效益全面负责。它向铁路运输单位(部门或公司)提供确保乘车舒适、行车安全的线路条件,并通过协议(或者合同)从运营单位得到线路使用费用。这笔费用一部分将用于新线建设费的偿还,一部分将用于运营开支(成本),剩下的将是运营效益。为了扩大运营效益,线路主管部门必须在线路维修体系中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以降低运营成本。

(二)管、检、修分离模式的优越性分析

新的管理体制一管、检、修分离模式相较于既有管、检、修合一的管理模式有如下优势:

1.在管、检、修分离的管理模式下,根据专业分工,各部门配置先进的大型作业机械,统一分配,完成每个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施工维修作业,各铁路局不需配置大型作业机械,最优利用全路资源,将大型作业机械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2.在管、检、修分离的管理模式下,全路大中修施工力量统一布局,根据设备的维修周期合理制定施工维修计划,科学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既减少了施工数量又高质量的完成了施工维修任务。

3.在管、检、修分离的管理模式下,各部门根据职责配备专业人员,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可发挥最大效用,会使技能提高和有助于专门方法和专门设备的产生,继而提高施工维修作业专业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极大地增加生产效率。

二、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在“管、检、修分离”管理模式下,管、检、修三大职能部门可在铁道部施工维修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从事专业管理,铁道部施工维修主管部门是最高领导者,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参考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设计施工维修组织管理形式。铁路施工维修作业具体由综合维修中心负责,各铁路局维修管理部门及基础设备检测中心只对施工维修作业起到业务协助和业务指导的作用。综合维修中心下设信息所、电子检测所(电子设备,转辙机以外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修理工作)、电务检修所、大型机械检修基地、高压检修所、综合检测所、材料总库及若干机械化维修段等职能部门,每300500营业公里设的综合维修段是施工维修作业的具体负责部门由综合维修中心直接管理,其他职能部门为综合维修段提供作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不需要直接下达命令或进行指挥。综合维修段下设机修所(工、电、供)、电务作业队、接触网作业队、工务作业队、桥隧作业队、区域材料库等职能部门,施工维修作业的执行部门一综合维修工区由综合维修段统一管理,综合维修工区下设工务班、供电班、电务班等。

三、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组织职能设计

(一)管理部门职责

1.铁道部维修主管部门

对铁路综合维修进行行业管理,制定管理维修技术标准、技术政策,修程、修制,维护、验收标准;履行政府监管职能;对固定设施管、检、修各环节进行指导监督;进行行政许可审批。

2.铁路局维修主管部门

铁路局是铁路线资产的主体。铁路局将与综合维修有关的设备、设施委托综合维修中心管理,并以合同形式委托综合维修中心对固定设施进行日常养护、综合维修、大修工作。综合维修中心负责保证合同范围内固定设施的良好状态,确保运营安全。铁路局负责监督合同的执行。

3.综合维修中心

综合维修中心受铁路局委托,对合同范围内固定设施的技术状态全面负责;负责铁路线的检测、管理、维修;承担铁路线设备质量和安全的主体责任,保障列车安全、高速、高密、平稳地运行。综合维修中心同时承担干线有等级的设施修理工作。

(二)执行部门职责

1.综合维修中心

综合维修中心在铁道部领导之下,受铁路局委托,对辖区范围内固定设施的技术状态全面负责;负责线路的状态检测、技术管理,设施维修;承担铁路线设备质量和安全主体责任,保证列车安全、高速、平稳不间断地运行。综合维修中心同时承担既有干线固定设施有等级的修理工作。负责路局内:固定设备设施大修和预防性计划维修计划的审批、下达;编制综合检测列车、钢轨探伤车、隧道检查车等大型检测车的检测计划,并与检测公司签订委外合同和付诸实施;负责固定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主持年度固定设备设施的质量评定,为高速列车提供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基础条件:配合综合调度中心和车站调度的指挥,组织综合维修段、外委的维修公司、救援公司等对突发事故进行紧急救援和修复固定设备设施。

2.综合维修段

综合维修段接受综合维修中心的业务管理,是固定设备设施日常管理单位和基层核算单位。每个综合维修段管辖范围可在300500双线公里左右,无碴轨道区段可适当取宽。综合维修段内设工务、电务、牵引供电、水电、建筑、防灾等业务科(或室)。负责管辖范围内:工务、电务、牵引供电、水电、建筑等固定设备设施状态及信息资料的分析管理,编制固定设备设施大修和预防性计划维修计划、维修预算并申报;按工电部批准下达的年度大修和预防性计划维修计划与相关修理公司签订合同,并编制分季度实施计划付诸实施;负责临时补修计划的审批及合同签订与实施;为综合维修工区的相应专业工班的作业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综合维修工区对大修、预防性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质量进行验收;在综合调度中心和车站调度的指挥下,组织综合维修工区、外委的维修公司、救援公司等对突发事故进行紧急救援和修复固定设备设施。

3.综合维修工区

综合维修工区是固定设备设施的基层管理单位,接受上级综合维修段的业务管理。每个综合维修工区管辖范围可在50100双线公里左右,无碴轨道区段可适当取宽日本新干线保养工区的管辖范围,无碴轨道地段约为50双线公里,有碴轨道地段约为25双线公里。

综合维修工区负责对管内固定设备设施的定期巡回检查和静态检测:收集并及时向综合维修段反馈固定设备设施及防灾监控系统的有关信息;对综合检测列车提供的需要进行临时补修的地段或处所进行地面复验,申报临时补修计划;配合大修、预防性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的辅助工作;参与大修、预防性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的质量验收;参与突发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援和固定设备设施的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束永正.关于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广庆,焦敬青.铁路施工多方案抉择方法的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1(4).

[3]董中英,刘东.新体制下铁路施工管理模式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3).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2

建设局领导和中心主任的领导和关怀下,本人于2009年6月任检测中心主任助理[兼任中心质量负责人、结构检测部部长(从2010年3月开始高级工程师]以来。按照中心主任助理、质量负责人、结构检测部部长、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岗位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现在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协助中心主任做好内部管理、业务管理和计划工作安排。

极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忱和积极性:一协助主任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中心主任按照局的统一部署,检测中心在局的直接领导下。从去年至今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纠正作业不正之风,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中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四个提高”活动,即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等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资料和省、市、区、局领导的重要讲话,使大家增强思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并落实到各项检测工作中去,使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讲文明礼貌,讲遵纪守法,讲勤政廉洁,讲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风气正在中心形成。

二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和计划工作:

做好主任的参谋和助手,积极参与中心的领导决策工作。例如中心的年度发展规划、中心的学习培训计划、中心的扩项计划以及规划计划的落实,迎接省建设厅、省技监局、广州市建委每年的历行行业专项检查,抓好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发挥其中枢神经作用。

负责维护《质量手册》现行有效性,三组织《质量手册》贯彻实施。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督:

中心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中心检测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为了充分保证本中心管理体系与实验室资料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以进一步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中心主任的领导下,2009年9月我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改版工作。于2009年11月完成第Ⅵ版的出版工作。2009年12月1日由黎主任签发实施。实施过程中,首先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学习、讨论,做到人人都明确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今年7月份我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第Ⅵ版进行编制和修订。于2010年8月底完成。于2010年9月1日由黎主任签发实施。由于部分新规范、新规程的出台和中心扩项的需要。

协调和解决各部门指出的问题,四负责策划和领导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质量监督有效实施:

对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样品的符合性进行日常监督。发现不符合现象,检测质量监督是确保检测工作顺利完成的重点机制。中心已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网。每个班组均设有监督员。要求每个监督员都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监督工作。负责对检测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进行监督。有权提出改正,必要时有权终止检测,勒令整改,每个班组均做好监督记录。由于质量监督工作做得及时、全面、卓有成效,保证了检测工作结果科学、准确、规范。

五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做好中心的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工作:

并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管理体系持续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中心管理层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对中心的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即管理评审。负责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评审的策划、组织工作,编写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2009年5月,协助中心主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评审结论是中心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体系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具有充分性、适用性、有效性。实施效果显著,可以持续实施。对于存在问题(4点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限期整改。

促进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负责编制年度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内部质量审核是验证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运行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重要手段。并落实实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将审核结果及时报告中心主任。按计划08年3月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共发现存在问题10个(其中办公室2个,桩基部3个,建材部1个限期进行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把存在问题及时报告中心主任;为了迎接省建设厅进行的检测机构资质审查;2009年5月我又组织了一次临时内部审核,共发现问题6个,限期进行了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及时报告中心主任;2010年6月按计划进行中心内部审核,共发现存在问题共计6个,限期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把内审结果报告中心主任。

监督管理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六负责管理记录的有效维护与控制。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现行有效性:

并妥善保管和及时归档。受控管理体系文件必须加盖受控章,对于各检测项目的监督记录进行审核。登记在册。新版体系文件前收回旧版文件。

七妥善处理质量抱怨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分析处理:

组织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熟悉相关问题的资深技术人员等成立调查小组,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述和投诉。对事件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查清事实的真相,判定申述和投诉是否成立。

有被动错误和主动错误。对桩基部的抱怨较少。中心的客户满意度>98%今年的情况较去年好,08年来自客户的申诉和投诉主要集中在前台和建材部。客户申诉和投诉较少。

八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及标准物质的溯源管理工作:

并对该计划进行审核,督促办公室制订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及标准物质的溯源年度计划。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两年来,中心的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均按计划进行校准和标定,对标准物质进行溯源,保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合格率达到100%对于不合格者均帖上停用标识,对暂停使用者均帖上暂停使用标识。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均记录在册。

并监督其正常使用:九负责检测报告专用章的安全保管。

报告专用章已落实办公室专人保管,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正常使用时,按申请、审批程序进行,并记录在案,以便监督检查。两年来均未出现滥用检测报告专用章的现象。

工作十分繁忙,十协助中心主任把好建材试验报告质量关。由于黎主任兼任职务较多。经主任授权,由我代为签发建材试验报告,并对报告出现的主动和被动错误按照纠正措施对应程序进行纠正

中心主任支持和重视下,二、作为结构检测部部长。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从筹建到成立,从试验练兵到对外开展结构检测的过程,所做工作归纳如下:

一督促中心办公室做好结构检测部办公场所(包括部长室、检测室和设备仪器室装修和办公用品的购置安装。现在正在进行芯样保管室和芯样加工室的装修工作。

通过调研、优化比对,二据检测项目的需要。确定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数十台件,督促中心办公室向局提交购置申请报告。现已基本购置齐备。

其中正、副部长各1人,三提出合理的人员架构。现有工作人员6人。现场检测人员4人;计划本部工作人员为12人,其中现场检测人员8人,室内资料处理人员1人,芯样加工人员(杂工1人,正、副部长各一人。

组织本部人员反复学习讨论,四制订结构检测部廉正制度和工作纪律。每个人均应作出廉正表态。用廉正制度严格规范我对外行为,用工作纪律规范我日常工作行为。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遵守劳动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必须请假。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按中心提倡的4个提高”要求自己。

将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上。五制订本部各种岗位责任制。如部长职责、检测组长职责、检测员职责、质量管理员职责。

通过组织学习,六制定本部各种检测管理制度:如现场检测管理制度、取样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报告管理制度、不合格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法可寻,不得违背。

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七将结构检测部的软件和硬件纳入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中。做到全中心一盘棋,中心主任的领导下步调一致,上下一条心。

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从检测立项到签订检测委托书现场准备工作现场检测工作现场质量监督和现场多方鉴证认可芯样加工(若有取芯项目试件强度试验和各种检测数据的计算、分析、整理不合格项的评审、批准、通报编制检测报告报告的校核、审核、批准报告的发放报告及原始资料归档客户的申诉和投诉,八建立和运行结构检测质量管理流程。对申诉和投诉的调查、处理,对错误的纠正,纠正后的检查验收等。对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对不合格项进行统计分析,做到报告的准确率99%以上,报告的及时率96%以上。

走出去向省监督总站和兄弟单位(如顺德站学习取经,九本部自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规范、获取上岗资格证。自己动手实践,大家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混凝土钻芯法、回弹法、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隔检测、楼板厚度检测和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以及贯入法检测砌体砂浆强度等结构检测方法和技术。当然我绝不能满足于现状,这只是刚入门,要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学习和领会规范规程,使我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更好地服务于番禺区基本建设。目前为止,本部共完成回弹97组,饰面砖6组,混凝土钻芯597钢筋扫描663组,楼板厚度1235点,完成产值约59万。检测出不合格工程项目2项。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3

XXXXXX继续加强研究院的设计条件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初步实现对外技术服务和业务培训工作。并完成系统平台搭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计量认证及人才任务等重点工作。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实验室资质认定整改工作。

招标采购天津久荣车轮技术有限公司车轮测试设备,并完成试验设备安装就位工作;结合车轮检测设备相关技术参数需求,园区协助完成实验室供电系统安装、改造工作以及破损地面修复工作;结合盐雾试验机的工作需求和摆放位置要求,完成实验室给、排水工程改造;及时跟进,保证省汽车工程中心建设进度顺利推进。

(二)车轮工程研究中心筹建。“XXXXXX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被省科技厅认定为XXXX年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项目,该项目依托XXXXXX,由县XXXXXX园区和XXXXXX大学共建,致力于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同时提供产品检测技。

(三)结合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完成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根据设备目前使用周期、设备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并填写《仪器设备维修情况登记簿》。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工作,主要做好试验设备的一级保养工作;

(四)加强研究院人才建设,完成人才培训工作及引进计划。

完成2012年度培训人员工作,使员工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根据我院业务需要,完成人才引进计划工作;根据研究院整体需要,编制2013年度单位员工培训计划。

(五)加强企业技术合作,及时开展对外检测业务。

加强与汽配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完成与部分企业技术合作,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完成检测业务的试运行,为以后检测工作做大做强打好基础;完成全县汽车企业的摸底调查,达成初步合作设想。

(六)加强研究院系统建设,开展车轮系统软件平台研发工作。

根据市场需求和开发方向,拟定平台功能,及服务项目,完成资料前期搜集工作;平台框架前期搭建工作搭建,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平台、车轮测试平台CAD开发平台、车轮轻量化技术、车轮一体化设计系统技术,车轮新材料研发;进行车轮二维建模、三维建模,并进行动态分析;完善数据反馈和采集工作。

(七)开展工程化运用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运用技术研究。

完成工程化运用技术研究,所需硬件和软件平台开发前期建设工作。

(八)加大车轮检测宣传力度。

1、扩充实验室检测网络发展与检测项目。检测网络检测建设,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覆盖全国的实验室检测服务网络,让客户享受本公司更加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创造本地化就近服务的优势。

2、拓展研究院的品牌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检测主流品牌,成为最受人尊敬的检测验证机构。品牌是研究院的生命线,研究院有计划的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积累,形成以“诚信、专业、团队、服务、成长”为核心的长远发展价值观,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推动研究院树立“信守承诺、对检测数据的精益求精和独立判断”的品牌形象;

3、深化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研究院将依托XXXXXX大学的强大研发实力,通过标准项目的研发,以及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甚至企业标准的制定,提升在行业中的技术影响力,从而提升客户对研究院品牌的信心。

4、引进专业检测人才及高素质营销、管理人才。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人员培训、薪资管理、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与约束提供制度保障。重点引进研发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市场拓展人才以及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人才良性竞争机制、公正合理的人才使用和激励制度;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研究院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能够各尽其用、各显其能。

5、完善财务管理与融资机制。继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做好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建立健全有效的研究院内控制度。根据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和自有资金状况决定是否进行再融资以及采取何种方式再融资,为研究院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和资金保障。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车轮检测业务宣传不到位;

2、人员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4

一、创新务实探索矿站运行的新机制,借梯上楼开展与央企的战略合作。

面对矿站发展的实际困难,市局党组年初确定了监督科、矿站、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一年来,在市局党组关心支持和监督科的直接领导下,矿站的全体同志积极探索矿站运行新机制,创新矿站发展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1、与部级检测中心开展合作,迈出对外检测第一步。

2011年3月,上海研究院检测中心领导班子一行6人到矿站考察,5月,市局领导带队到上海,与上海研究院签署设备租赁合同,利用我站人员设备开展防爆合格证有关项目的检测;2011年10月,重庆研究院检测中心检验室主任来矿站考察,11月,我们与重庆研究院检测中心签署分包合同,将煤安标志检测的部分项目给我们进行分包;2011年11月,沈阳研究院检测中心一行3人来矿站考察,同意与我们开展检验检测的合作。至此,国内三家最高级别的防爆电器检测机构全部与我们开展了合作,我们受三家机构委托为山西、***的多家企业开展了防爆合格证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20余份。

2、与央企中煤科工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开启矿站运行新模式。

2011年3月,利用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来***拜访客户之机,积极与其进行接触,随后利用市政府与中煤科工集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的机会,将省矿检中心与上海研究院的合作列入市政府合作协议之中;2011年9月,***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中煤科工集团正式合作,挂牌成立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检测中心,中煤科工集团副总、省质监局副局长姜慧中、市长何雄、副市长孔祥智等领导出席挂牌仪式;2011年 12月,我们再赴上海,与上海研究院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同意在***市人民政府和中煤科工集团的合作框架内共同出资3000余万对省矿站进行提升改造,上海院以技术、资金和设备入股,占比51%,省矿站以资金、现有设备入股,占比49%,上海研究院于2012年2月底前提出建设初步规划,3月底完成“上海院***检测中心”章程,6月底前完成项目立项、环评、土地相关手续和工商注册。争取2013年建成部级检测中心,获得国家认监委的资质,并取得防爆合格证、煤安标志和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检验资格。

“上海院***检测中心”的建成,将为***、***以及周边企业提供便捷的煤安标志检验检测服务,缩短检验时间,节约运输成本,也为他们矿用机电新产品、新技术提供了研发服务平台,更为带动中煤科工与***市政府各合作项目的实施,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省局张局长来我局视察时,对我们这种借梯上楼积极与部级检验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的运行模式高度赞扬,称其为全省系统挂靠在市检测中心的省级检测中心和国家检测中心的良好远转探索出了一种可行的新模式。

二、取得计量认证和资格认可证书,启动省矿检中心的业务检测工作。

 1、完善体系,取得计量认证和资格认可。年初从市检测中心转接省站的业务管理职责后,对矿站的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维护保养,对适用的计量器具及时进行检定,保证在用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对中心的质保手册进行整理完善,制定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形成独立的业务运行体制,我们于2011年6月顺利通过省局专家组的验收,获得独立的计量认证证书和资格认可证书,确保了检验工作的合法开展。

2、积极争取,获得省局监督抽查任务。省局每年下半年要对全省防爆电器进行一次监督抽查,以前省监督抽查一直由南阳防爆研究所独立承担,我们积极与省局监督处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次向监督处领导和分管人员进行汇报,最终省局同意矿站和南阳防爆研究所共同完成省监督抽查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矿站与南阳防爆研究所共同完成了12家企业12批次的产的省监督抽查,目前检验报告与检验数据的汇总材料已经上报省局,省局也拨付了6万多元的监督抽查费用。今年二季度还开展了对全市18家防爆电器生产企业的市定期监督检查,共抽查18批次的产品。

3、开展培训,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公正准确。我们针对单位年轻人多,业务不熟练的实际情况,选派4名业务骨干到上海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系统学习防爆电器检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一系列的活动,对抽样、传递、施检、报告签批、送达等环节进行检查,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保证检验数据的公正和准确。

三、抢抓机遇,敢于创新,获得省政府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省政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对产业集聚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在得知这一政策后,我们在市局领导的亲自领导下,抢抓机遇,敢于创新,利用省矿站建立在市高新工业集聚区这一有利条件,以***市高新工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名义依托省矿站建设“***市高新产业集聚区矿用机电研发检测服务中心”,该项目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到了市发改委、规划局、环保局、财政局等单位的项目立项、规划、环评、财政配套等文件,迅速形成资金申请报告,并且先后五易其稿,多次到省政府工调办、省发改委汇报请示,2011年9月,***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以豫工高[2011]1号《关于下达2011年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计划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文件,对矿用机电研发检测服务中心安排省专项资金补助300万元,目前资金已经到账,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矿站在市局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检测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检验业务量和业务收入还有待进一步开拓,三是检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深化与中煤科工集团的战略合作,全力加强省矿检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部级矿用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和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检测中心的建设。我们相信,有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有我们矿站年轻人的埋头苦干,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动车调试;计划管理系统

1关键业务分析

1.1通用业务分析

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是一项极其繁琐的业务,主要工作包括系统保障、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1)系统保障需完成动车调试前所需的冷热滑试验,综合调试所需的供电、配电调试,动车及综合调试所需的传输、无线通信及其他系统保障。(2)动车调试主要完成线路部分的车辆型式试验,信号系统ATP/ATO功能测试,信号系统与屏蔽门、PIS、广播、无线、综合监控、TCC等系统动车测试,ATO模式下的定点停车调试、列车动态CI、ATS功能测试、CBTC按图多车追踪功能测试及其他调试内容。(3)综合调试主要实现,BAS与风水电、电扶梯、导向标识之间,FAS与风水电、门禁、ATS及气体灭火系统之间,ISCS与SCADA、PSD、AFC、ACS及通信等专业之间,ISCS与路网ACC/TCC之间的点对点、端对端调试和模式调试,以及中心级综合调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调试施工复杂、涉及单位多、专业广、交叉作业繁琐、技术接口复杂、作业标准高,且按车辆段、区间、车站、中心等分步进行,在整个过程需要相关专业、各施工单位及供货制造厂商的联合保障。为确保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管理者需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遵循以调试量大的车辆和信号专业为主线并协调搭车试验的原则编制计划,合理安排分段试验和统筹安排各类施工调试计划,组织协调各单位交叉影响区域,通过数据综合分析整体把控施工、集成、动调服务商等各单位不同考核指标。

1.2计划管理基本流程

根据调试总体要求、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调试大纲及应急预案,合理安排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作业计划,利用流程化控制节点对作业申请、作业审核、作业执行三大阶段进行把控管理。(1)作业申请阶段。动调计划编制应参照设计、监理、集成供货商及施工各单位调试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首先,由施工单位按照各专业作业模板发起计划申请,基本信息包括计划作业开始及完成时间、作业类型和内容,申请部门、联系人、受理部门、配合部门、相关的系统设备,以及风险分析、人员、物资、特殊工器具需求、工作许可和作业计划优先级别等。其次,系统按照时间顺序自动生成作业计划编号,供施工各专业负责人利用总体方案、指标计划及经验协作等对本专业的所有申请作业进行内容校核,并标识“已通过/未通过校核”状态。通过初步校核可列入作业计划,按照紧急程度、作业时间等,初步划分并发送至相关工作部门审核。(2)作业审核阶段。不同施工单位、系统专业的作业计划审核涉及以下几方面:①计划时间、作业区域、行车线路、其他专业配合条件、所需备件工具和消耗品及用电区域等资源情况;②需办理的各项许可(如动火、辐射防护、消火栓临时使用)等必要条件及关键要素;③动车调试技术方案及施工配合方案。由审核部门审查并检测这些作业计划的现场符合性,系统记录审核部门、人员、时间和审核意见并标识状态,审核通过即可按优先级排入作业计划列表并以甘特图直观展示进展状态,未通过的作业计划依据审核意见重新准备填报。(3)作业执行阶段。作业计划在现场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可持工作单到现场开始工作。为了确保现场施工作业计划的有效实施,系统根据计划进展程度区分“已进行”、“已完成”标识,并将计划执行进展情况、问题汇总、所采取措施、资源使用情况及后续建议等总结为工作报告并进行归档,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

1.3冲突检测规则

整个调试过程中因作业申请部门的众多性、调试内容的相关性、各作业的衔接性等,难免会产生作业计划冲突而无法同时进行的情况,主要包括作业计划的先后顺序、共享资源占用、优先级排序等方面的冲突。在计划管理业务流程中通过利用冲突库规则配置增加冲突检测环节,提高作业计划编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图1)。计划管理系统在作业计划初始提交时,会自动通过作业时间的同一性进行重合性的初步判断,然后使用包含作业计划的先后顺序、内在衔接关系及资源占用情况等要素在内的冲突检测规则库,进行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各方面的冲突检测,设定作业计划的冲突判断条件和指标。当发现作业计划中各要素间的矛盾时,通过对不同检测冲突简单分类、优化和反复修正消除,以达到统筹合理的目标。冲突检测规则根据调试业务进行要素抽取,并逐步随计划复杂度及衔接关系的挖掘不断扩充,实现规则库的可维护配置。

2系统设计构建

2.1软件架构

城市轨道交通动车联调计划管理平台构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MVC3层之上,将软件架构分层设计为数据资源层、应用逻辑层、界面逻辑层、用户安全认证、业务功能层及用户展示层等6层(图2)。运用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共享、扩展灵活等优点的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Web技术,采用J2EE+Oracle的研发方式,设计JAVA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层等3层,其中表示层用于接收用户请求、返回和展现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而具体的数据处理由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处理;业务逻辑层用来逻辑处理实现业务目标的上下交互数据;数据持久层主要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功能。同时,整个系统将组件式设计的通用组件、技术组件和业务组件进行分层部署,以保持用户界面、业务处理和数据操作的分离和逻辑独立。(1)通用组件。通过应用逻辑提供基本功能服务,包括数据库事务、消息引擎、报表引擎、系统日志、文件上传下载及共享信息接入、、管理等服务组件。(2)技术组件。系统构建的技术支撑组件包括J2EEWeb应用框架、Netframework、ArcGIS服务等。(3)业务组件。提供各种业务功能组件,包括计划管理、进度监测、日常安全管理、调试进展分析、报表文件管理、事故管理、通讯录与系统角色管理等组件。

2.2功能模块

基于关键业务分析和方案设计的系统可为整个调试过程中的组织部门、管理部门、作业部门、审核部门,分别实现调试工作任务的派发与调度、冲突检测与计划调配、作业跟踪监控、统计分析、查询处理及配置管理等功能,总体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办公桌面、计划管理、进度管理、事故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模块。(1)办公桌面。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动车调试及综合调试的新闻动态、计划方案、进展状态、工单概要、信息统计、即时通知等功能,能够快速地掌握当前调试进度及重要事件。通过引入通信接口将有关重要信息及时转发给相关施工和管理单位,以提高作业进展的及时性与电子系统办公的效率。(2)计划管理。完成对不同施工单位、系统、专业、类型的施工作业计划管理,实现计划编制、计划审核、冲突检测、计划查询、计划甘特图展示等。主要包括总体计划和分项计划,以及按不同周期制定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系统提供关键节点计划版本管理的操作。(3)进度管理。根据基础及真实采集数据,分别生成动调设计和实际进度,通过比对形成相应的进度管理分析结构(提前、正常、滞后),进行计划与实际的甘特图进度展示,并基于线路走向示意图进行多线路进度监测及安全事故预警。(4)事故管理。调试管理单位需掌握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情况,实现事故基本情况上报、事故关联单位指标考核、事故报告分析等。(5)统计分析。按照不同统计维度,提供不同施工单位、不同专业、不同事件类型的数据统计分析图标,以便进行相关指标的比对,为考核系统厂商提供数据辅助支撑。(6)系统管理。提供用户登录、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系统设置、字典管理、日志查询、系统帮助等操作功能。

2.3物理架构

为了保证业务实现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按系统运行的互联网或局域网的方式提供物理架构设计(图3),设计考虑2种不同的方案。(1)方案1。通过配置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等,将动车调试计划管理系统以独立生产系统的方式部署在互联网上,便于多个单位快捷操作和信息交互。(2)方案2。计划管理系统部署在局域生产网内,施工单位利用VPDN专用通信通道及无线网络专用通信方式,将电子申报业务上传至局域网内,以共享和传输业务信息。

3系统应用实现

3.1GIS进度总揽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状态监视的应用中,基于城市地理信息(电子地图数据),通过叠加线路动车调试进度可以总揽和动态监视作业进度,在地图上以不同颜色(红、黄、绿)区分不同阶段进度(未调试、调试中、调试完毕)。点击地图上在建线路,可查看当前区段动调各个专业(车辆\信号、供电、机电、通信等)最新的动调进度详情(图4)。

3.2线路动调计划

对应城市轨道交通联合调试的各个区段,能在线路走向的示意图上直观了解动车调试的进展状态和形象化的动车调试各阶段详情。系统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红、黄、绿、黑、灰分别代表未调试、调试中、已调完、不具备调试条件、未计划调试线路,已开通区段用线路标准色标识),点击相应的颜色区段可查看详细的计划安排、工作内容、已完成情况等具体的属性信息(图5)。3.3计划编制按照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作业内容的不同复杂度,制定不同专业动调计划模板,可实现动调计划录入、管理、查询、生成、审核、导出、模板编辑等功能。这些功能通过提供数据符合性的冲突检测检验,来完成多功能计划管理职责(图6)。3.4进度对比为保证多线路多任务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的同步有效进行,需依据实际作业的施工内容及完成情况提取实际工作量,并用甘特图动态展示实际工作量与设计工作量的对比情况。系统对偏差情况按分级分类标准进行报警提示与情况分析,便于后续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展开,从而为建设管理单位审核和监督施工单位进展情况提供数据分析依据(图7)。

4结束语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各专业内容,梳理动车调试电子化作业管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将计划编制中存在的时间冲突、资源占用矛盾、条件配合匹配性、作业流程优先级等约束条件纳入冲突检测规则库,从而优化计划管理业务流程和多专业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通过动车联调业务需求和系统架构、总体功能及物理配置设计,最终研发的集计划管理、进度监控、指标考核、统计分析为一体的动车联调计划管理系统,能够提高计划编制与冲突调整的工作效率和协同性,增强管理单位对事务流程、进度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计划调试作业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对多线路城市轨道交通繁重调试任务的安全性把控与考核。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6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4、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提升各类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疫情报告灵敏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以霍乱为重点的腹泻病监测防治网络,加强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监控和预警预测工作,为政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 检测 质量

建筑工程检测的开展能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质量,也是开展建设工程质量行为特别是检测机构行为监督的有效技术手段,这也是通过各地实践所充分证明的。但要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必须结合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全方位的控制,并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规范各责任主体工程质量行为。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明确检测机构的定位和管理模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一、加强工程检测,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的控制中占重要地位。工程检测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造价,推动施工技术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借助试验检测手段,严格做好路用材料质量的控制;施工参数的确定控制;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控制。

1.节能检测响应政府号召

建筑节能检测主要是对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件,如:建筑门窗的性能、楼面或屋面保温、建筑外墙保温和分户墙等,组成各部件的保温隔热系统和系统各组成材料的检测以及采暖空调设备运行效果节能性的检测。节能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贯彻政府法令,加强节能检

测,能够使落后生产能力、落后工艺装备、落后产品的淘汰工作落到实处。《节能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新建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项目”。节能检测促进了企业自身的节能自觉性的提高,促进了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推行见证取样制度

质量检测数据是质量控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要改变质量检测方面的粗放型行为,坚持科学性和公正性。认真执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规定》和《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管理规定》,加强对企业计量工作的管理。严肃查处提供假试件、出具假报告的行为,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可靠。积极采用新科技,提高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完善检测培训工作,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工作,加强检测工作交流,组织行业考察学习。通过多种方式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检测水平。

3.建筑施工项目的验收与工程项目的保修

施工项目在验收合格后才开始竣工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正常的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尤其是现场签证、隐蔽验收记录等资料要齐全并随时整理。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建筑、监理和设计单位保持良好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结束对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负责在保修期内的保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保修工作,首先,施工单位应与建筑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规定严谨的保修条款,以分清双方责任;其次,不应针对某一个工程项目制定保修计划,应建立长效有用的工作机制,对所有施工项目系统进行保修工作。

二、建筑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1. 在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

2. 施工准备阶段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三、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为检测顺利进行开路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宣誓活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行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贯彻执行政府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工程技术秩序,把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技术工作业务上。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工作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有职,有权、有责。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本工程建设发挥应有的骨干作用。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应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建筑施工检测管理质量的提高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大胆实践创新,才能在建筑市场中产生良好的效果,为工程项目检测的顺利实施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宗峙.工程质量监督.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检测中心业务工作计划篇8

[关键字]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系统总体结构.NET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074-01

一、跨企业项目管理

跨企业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核心、以项目任务的工作分解结构为主线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跨企业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项目成功的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其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多企业联合的动态组织的基础上,把优势资源集成在一起共同为项目服务,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共赢。

跨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是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以契约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共同承担项目工作,以减少项目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群体竞争力的项目管理模式,它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项目管理发展

的必然趋势。

二、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一)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就要考虑到实行对项目进度控制,把计划与实施进程的偏差尽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超出了正常范围,或者需要纠偏,让实际进程向计划靠拢,或者需要调整计划,让计划向现实靠拢。同时,为了控制某任务项变更引起其他任务项的变化,建立一套严格的计划变更程序。

跨企业项目协同管理系统作为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总装企业和协作企业提供信息交互、软件支持和冲突检测及消解功能。

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核心功能通常包括:协作计划编制管理模块、协作计划进度管理模块、协作计划变更管理模块、计划协同冲突检测、计划协同冲突消解模块等。系统的辅助功能模块可以包括消息管理、文档管理、协作企业信息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等模块。

(二)系统运行流程

系统的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描述如下:

1.以总装企业拟编制的大日程计划和关键协作企业拟编制的设备生产计划作为开始;2.根据计划进行冲突检测,如果没有冲突则转向3,否则的话进行冲突消解;3.系统协同设备需求和供货信息;4.总装企业编制正式的日程计划,关键协作企业编制正式的设备生产计划;5.对于上面的生产过程的进度进行监控;6.检查计划是否完成,如果按期完成,则执行7,否则返回4,重新修改计划;7.检查是否完工并验收。

(三)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中的各主要模块的功能如下:协作计划编制模块主要完成总装企业日程计划编制、关键协作企业设备生产计划等功能;协作计划进度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总装企业对协作企业设备生产进度的监督、是否需要变更的计划的判断等功能;协作计划变更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协作计划变更及整个过程的控制;计划冲突检测模块主要完成对总装企业需求计划和协作企业的供货计划的协同冲突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进一步的响应;计划冲突消解模块主要完成计划冲突情况处理。

三、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的实现

系统可以采用.NET,使用C#语言在环境下开发。前端使用IE浏览器或者其他浏览器,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结构,后台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

本系统采用了三层结构:

1.表示层:采用浏览器作为前端交互界面,能够显示需要的数据;2.业务逻辑层:跨企业项目的业务处理包括类的查询与更新、系统中的算法实现等;3.数据接入层:底层数据库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更新、获取安全数据、获取字符串等基础性的、公用性的操作。

图1系统运行流程

四、总结

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是新型企业组织的运行方式,是保证协作企业间在计划的编制、执行控制和变更的整个过程中及时交互、协商以达成共识的手段。本文对其系统设计实现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提出在.NET平台上可以实现该系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系统的实现和对于优化系统性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能够根据跨企业制造资源的分布特点,给出了贴近实际的一种跨企业的协作的资源管理模型,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必然能够满足复杂产品制造的跨企业协作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M.T.Martinez,P.FouletierK.H.Park,J.Favrel.Virtu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evolution and control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1.

[2]刘海齐、王坚、严隽薇、戴毅茹,面向动态联盟的企业参考模型库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

[3]李细坤,国内外项目管理比较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

[4]何霆、武冬冬、徐汉川,基于PM/ERP集成模式的跨企业协同计划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

[5]张宏国、徐晓飞、战德臣,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的跨企业项目多级网络计划[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

[6]杨波,计划协同管理系统功能设计[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英语学期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客运班线业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