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38

康复训练教案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教学校;医教结合;康复体系;课堂教学

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集聋哑、智障教育为一体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近年来,学校从严管理,积极创建具有依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努力为残疾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作为教师,我简单介绍学校的做法及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明确医教结合理念,构建综合康复体系

我们从满足特殊学生“缺陷补偿、自理与自立,最终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的特殊需要出发,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贯彻“医教结合”理念,明确“医教结合”是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构建综合康复体系。通过专家引领,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医疗与教育各自的优势,帮助残障学生融入社会!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残疾的类型,根据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等情况,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新成果,增强残疾孩子缺陷补偿的效果,使他们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身体的残疾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医疗康复。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师康复水平

1.加强硬件条件建设

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占地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学校分教学区及康复训练区、运动游戏区几部分,为每个学生成长创造了条件。

2.在培训中提升认识

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特教专业培训。我们先后参加了北京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骨干培训;智障、孤独症康复骨干教师培训;赴上海学习听觉功能评估、训练;呼吸、发声、共鸣功能评估、训练以及促进治疗法、黑龙江省组织的“医教结合、康复训练”培训。通过培训,我们的康复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把学到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与康复训练中,使学生受益匪浅。

3.在研修中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利用每周四下午,开展以“医教结合”为主题的“团队研修活动”,每次教研都会有一个主备教师,团队成员帮助研究教材设计教案,然后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后,教师会结合课例中“教”的成效与“医”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点评,从而理清“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辅医,医教结合、科学发展”的医教结合思路。通过研讨使教师深化“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理念,找准医疗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结合点,用医教结合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提高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深化课程改革,将康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集体康复课和个别化康复有机整合

我校首先确立从低年级进行教学尝试。教师根据班级内学生障碍程度进行康复目标整合,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入医学康复知识,确保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效结合。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低年级拼音、字词教学中,将口部运动与构音训练的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提高构音清晰度,词与词组教学与言语促进治疗(呼吸、发声、共鸣)相结合,提高沟通能力。对于在集体教学中难以完成康复目标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康复训练及家庭康复指导,也就真正做到了家校一体的康复模式,实现了“医与教”的有机整合。

2.关于医教结合游戏活动的开展

游戏活动是一个在学校课堂中开展医教结合的很好载体。运动游戏的作用不仅能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认知、语言、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能力,有利于不良行为与情绪的矫治,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其中一类是以发展粗大运动能力为主的游戏项目。比如,《赶猪》这个游戏的特点是可以进行走、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发展学生四肢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还有一类是以发展精细动作为主的游戏项目。如,使用粗杆绘画笔锻炼手指肌力,还可以让手指肌肉能力弱的学生按塑料泡,训练手指肌力。在数学课上教师在比较轻重这一环节中,准备不同颜色的珠子和两个表示轻重标识的小瓶,通过往小瓶里分各种颜色的珠子,学生进行食指和拇指的对指练习,使学生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进行了康复训练。

针对自闭症学生言语重复、刻板行为等表象,开展音乐治疗。比如自闭症学生的摆手动作可以用摇沙锤来取代,用歌咏、接唱等方式替代言语重复,从而减少学生的空白时间,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构音训练 唇闭合

【中图分类号】G762

一、 设计思想方法

活泼可爱的米菲小兔是低年段智障孩子的好朋友,教学活动首先由“小兔过生日”的情境导入,能很大程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兔爸爸邀请我们去吃饭,通过和兔爸爸问好这一礼貌环节导出今天的训练内容――/ba/这个音。接下来在小兔家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喝酸奶”、“拔萝卜”的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ba/音被诱导出来并得到巩固。最后的小结部分,把/ba/这个音放在“我们帮兔爸爸拔了八个萝卜”这句话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二、 康复目标、重难点

1.通过对捏法、进食治疗法等康复手法提高孩子唇肌张力。通过微笑、亲吻微笑、发“泊”等活动促进孩子唇的自主运动。

2.通过演示、实践操作康复手法,学生唇肌力得到提高,学生家长能掌握促进学生唇自主运动的方法。

3.通过亲子课堂体验,学生家长能学会相应的康复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该技能促进学生言语康复。

三、 课程资源准备

康复设备:言语语言综合训练仪

康复用具:浓稠酸奶、浅勺、不同粗细的吸管、一次性手套、海洋球、压舌板

教学用具:仿真萝卜、萝卜地

四、 教与学的过程

1. 情境导入:今天是小兔生日,我们一起去他家做客吧!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童话激趣。】

2. 前测:小兔家到了“叮咚叮咚……”看,谁来给我们开门啦――

让我们向兔爸爸打个招呼吧!(出示卡片/ba/)

我们这样说――/ba/说3遍

家长记录前测数据。

【设计意图:有效前测,为接下来开展的康复训练提供指引。】

过渡:刚才小朋友说得不清楚,别担心,让霍老师来帮帮你!

请小朋友和家长像我们这样做。

3.提高唇肌力:

1)对捏法

示范解说:家长将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人中两侧,轻轻对捏,并向前拉伸;同时孩子做微笑动作。重复数次。注意用唇微笑,不能用头后仰来做微笑动作。

【设计意图:对捏法训练,提高学生唇肌力。通过对家长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获得康复训练的同时家长学会了方法。】

过渡:小朋友表现得真好!兔爸爸请我们喝酸奶呢!

你们平时怎么喝酸奶的呢?小朋友们,平时喝酸奶的工具兔爸爸都为我们准备好了,这是――杯子、小勺、吸管

请家长看好,我们这样给孩子喝:

2)进食法

①杯子进食

师示范解说:让孩子头部保持在适当、舒适的位置,将杯子里的浓稠酸奶缓慢送入嘴里,让酸奶碰到孩子的上唇,用嘴唇喝杯子里的浓稠酸奶,冷液体的刺激会使上唇向下收缩。

【设计意图:冰酸奶刺激孩子上唇,提高孩子唇感知觉,促进上唇回缩。】

②勺子进食

师示范解说:家长与孩子面对面而坐。用相对浅点的勺子盛着酸奶,水平地放进嘴里;当勺子进入嘴后,用勺子底部轻轻地向下按压舌体,使上唇下拉,维持5秒后,再把勺子抽出来,抽出来时也要水平拿出。

【设计意图:要求孩子用上唇包住浓稠的冰酸奶,多次进食,进行唇闭合训练,提高唇肌力。】

③吸管进食

师示范解说:家长首先用中号吸管给学生尝试吸取。教师强调,如果学生能轻松用中号吸管吸出酸奶,可以用细的吸管强化训练;如果不能,则换用粗吸管,鼓励吸取,遇到困难则使用前面几节课学过的手法强化训练。提醒孩子只能用双唇包住吸管,不能用牙齿咬住吸管。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唇闭合程度不同,让孩子取用不同粗细程度吸管喝酸奶,家长近距离关注,并提醒孩子注意双唇用力,不同粗细的吸管适应关注孩子不同康复阶段的训练要求。】

4.唇强化和运动训练

1)微笑

【设计意图:要求孩子微笑保持5秒,家长近距离观察孩子展唇运动是否充分,及时纠正,提高孩子唇肌力。】

2)亲吻微笑

【设计意图:唇部圆展交替运动训练,促进孩子唇自主活动,提高孩子唇肌力,为孩子正确发/ba/音做准备。】

3)发出声音“泊”(6组)

【设计意图:提高孩子唇部肌力训练,帮助学生从口部运动自然过渡到发声。】

5. 亲子运动

1)家长扮演萝卜,学生用力拔的同时发/ba/

请大家看好,我们这样做:家长是一个大萝卜,小朋友要用力把“萝卜”拔出怼T谟昧Φ耐时说:/a/-/ba/

让我们开始“拔萝卜”吧!

【设计意图:重复练习,强化发音/ba/。粗大运动训练,锻炼学生手臂肌肉运动,增强孩子体能。家长和孩子在角色扮演时提醒孩子用力的同时发音。】

2)拔萝卜比赛

兔爸爸要带小朋友们去他的菜园啦,不过他有个要求,当你拔出大萝卜时,请你大声说/ba/,如果你拔出的是个小萝卜,请你这样说/ba/。好啦,现在和妈妈一起拔萝卜吧!

【设计意图:重复练习,强化孩子发音,帮助孩子从“用力”发音过渡到“自然”发音。通过将言语音量大小与相应的萝卜相结合,从而使孩子理解大小的物体,并控制自己言语的响度。】

6.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在小兔家干了什么?(拔萝卜)拔了几个(8个)。时间不早了,我们跟兔爸爸说再见吧!

小朋友们会谁说了吗?请对妈妈说3遍,妈妈做好后测记录。

7.后测

发音/ba/(三遍)

【设计意图:后测记录数据,前后对比,便于监控训练效果。】

8.小结:三位小朋友存在不同程度的唇运动障碍,康复训练不仅能在课堂上进行,家庭训练也很重要,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康复建议,请家长回去后对照训练,家校同训,孩子的康复训练效果会更好。

五、 家庭康复指导

1. 平时喝酸奶时请家长留意孩子习惯,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强化训练。

2. 在平时与孩子交流时,强化/ba/的构音语音训练,根据孩子掌握情况逐步提高词语难度。

3. 建议家长多与孩子做体能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孩子的体能,为言语语言训练提供保障。

六、 反思

参与本课活动的有3名学生,其中1名唐氏综合症儿童,1名脑瘫儿童、1名聋童(已植入人工耳蜗),同时参与课堂活动的还有3名家长。本课通过亲子课堂体验,让学生家长掌握相应的康复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家长已经掌握了一些康复技能,能坚持在家做训练的家庭中孩子进步较显著。

参考文献:

卢红云;黄昭鸣;特殊儿童言语康复的方法[J];社会福利;2011年07期

王恒民;卢海丹;李雪莹;陈东帆;黄昭鸣;聋儿亲子康复训练示范教案[J];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12月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聋儿康复;信息资源库

聋儿康复工作是一个非常艰辛而又复杂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康复率与发达国家(80%)相比相距甚远。导致这一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仅从康复教学执行角度分析,影响聋儿听觉语言康复效果的主要原因有:1.教育理念大多照搬健听儿童学前教育,仅注重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共性,忽略了听障儿童的特殊性;2.康复教师和家长对康复知识有一些了解,但是较零碎,不成系统3.缺少及时的教学反思,针对聋儿个体差异性,即时的进行阶段性评价,进行反思,适度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其个性化康复与学习的需要。4.家庭康复缺乏足够指导,聋儿家庭只能通过康复机构或学校获得些许家庭康复指导,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帮助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创建信息资源库,以改善、提高聋儿的康复教育水平和质量。

一、信息资源库架构

1.聋生基本信息库

主要储存有关聋儿个体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血型、助听设备佩戴情况、安置状态、监护人、联系电话,最近一次的听力、语言、学习能力、全面发展评估成绩等,它能帮助使用者快速了解聋儿的基本情况。

2.教师信息库

主要保存康复教师个人的注册信息,包括教师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工作时间、学历、职称、专业方向、教学经历、曾获奖类别,它将为教育管理者快速提供所辖师资队伍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岗位布局情况。

3.聋生档案库

主要记录聋儿个体详尽的病史、历次医学及听力学检测、助听设备和各类康复评估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它将为使用者深入了解聋儿个体全面情况提供详尽的支持。

4.班级信息库

主要记录教师与学生对应的集体教学情况。记录内容涉及班级类别、学生成员、教师团队等信息。

5.课程表库

主要储存教师为聋儿编制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周计划。包含班级授课时间安排、个别辅导训练时间、听力检测时间等,具体到每个时间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等。

6.教学计划表

主要储存教师为聋儿编制的以月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计划。它以每四周的课程表数据作为构成月计划的基本要件,统计出每月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活动数量所占活动总量的比重。有助于使用者了解各领域活动的分布情况,以期实现教学内容上的平衡。

7.教案库

主要储存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文本方案。教学文本方案包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个别辅导方案包含训练领域选项(听觉、发音、语言、交际、认知等)、目标表述等

8.教学评价库

主要记录对聋儿提供全面发展性评价的康复结果。具体分为学业成就评价和能力发展评价。学业成就评价针对学生在一具体活动中完成情况进行逐项确认、评判。能力发展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健康、语言、认知、交际等方面进行阶段学习后评判。

二、信息资源库的应用及成果

1.教育技术装备与资源的充分利用

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三变、三多和三提高。“三变”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多”是主动收集教学信息的老师多了,自觉研究教学的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多了。“三提高”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

我校投资十几万配置海量存储器,专门用来建设信息资源库。仅今年就已录制课堂教学实录102节,聋儿听力检测、教学活动视频40节。这些视频资料都编入了信息资源库,供教师教学研究使用。

2.设立科研课题,加强理论研究

我校已申请山东省十一五科研课题“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实验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要求每一位新入校的聋儿都要填写信息调查表,输入到信息资源库。主要用来帮助教师了解聋儿的听力水平、语言发展、生活适应情况,有的放矢,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内容如下:

聋儿的语言康复主要包括三个大方面的工作:一是听觉康复训练,二是言语康复训练,三是语言康复训练。听觉康复训练和言语康复训练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为只有通过听觉训练才能培养聋儿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听觉技能,然后聋儿通过言语去模仿、学习说话,最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能与人进行言语交往。

在言语训练方面遵循词-短语-简单句-复合句-成段语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词汇时,先学习名词,然后学习动词、形容词,当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行短语学习,例如:妈妈抱,吃香蕉,然后发展成简单句、复合句,对于句子的学习可采用替换法,学习一个句式,然后替换不同的词语。对于成段语言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复述、背诵、讲述的方法获得。

关注个体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提倡教学语言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交往的能力。这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指出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要突出特殊教育的特点,要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而采用什么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现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都是特殊教育学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每一位新入校的聋儿都会录制新生视频档案,以后再定期拍摄康复训练视频,根据目前积累的科研资料显示,经过两到三年的训练,他们的听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发音较清楚,主动交谈意识增强。近两年,已有3位矫治较好的聋儿进入普通小学就读,还有7位转入普通幼儿园上课。

3.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构建信息化校园

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我校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在国家基础课程、新课程验证过程中,倡导的同步研究活动,在校园网上得到很好的运用。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都可以通过校园网共享,为老师备课、教学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学法、辅导聋儿。

三、信息资源库的功能

1.实用的信息服务功能,为每一位聋儿建立各自的信息档案,记录各时期各学生的康复教育情况,方便调阅和查看。对本校教师进行统一管理,方便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教(下转第99页)(上接第85页)学管理更为便捷。

2.有效的教学计划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制定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方案。集体康复方案中可包含不同时期的阶段方案、周方案和日方案;个别化康复可包含听觉康复、语言矫治、语言训练三大板块的阶段方案、周方案和日方案。教师可以根据聋儿个体特点快速制定一套全面的教学计划。如通过计算机记录聋儿的语音视频,将其语音表现在屏幕上以图像形式反映出来,这样聋儿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又能观察到自己发音的口型,从而为调整或拟订下一步训练方案提供依据。视听结合技术是提高聋儿语言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具有交互性强、图文并茂的特点,可极大地调动聋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强大的资源共享,方便教师教学信息参考和经验交流。将优秀的集体康复案例和个别化康复案例收集起来,让更多的教师学习观摩。依托国内聋儿康复教育研究成绩突出的高校,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中心,各个学校下载视频教学录像学习,并通过互联网与授课教师交流,高校定期安排答疑。这样可以使很多老师通过在职教育,掌握系统的康复知识,从而逐步提升聋儿康复效率。

4.完备的教学评价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对聋儿个体学业成就方面的随堂教学效果和阶段性全面发展评价,动态跟踪他们学业成就的发展轨迹,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教学的实际需求,以提高施教的有效性,还可以协助教学管理者总揽阶段教学效果,系统整理研究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优化本级机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的管理,形成更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教学整体效能。

5.家庭康复是聋儿康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系统、有序的家庭康复能够大大提升康复效率。定期开办专题讲座,讲授聋儿康复基本理论、语言矫治、认知训练等知识,家长也可在线浏览学习。每日交流,教师将聋儿在校一天的活动情况向家长简单讲述,提供建议,家长回家后遵循执行,第二天再把反馈情况向教师汇报,双方面积极沟通,促进聋儿语言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领域中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个层面也将产生系列变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也就成为这场革命的凸显特征。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自我学习与反省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宏观系统决策提供更强有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梁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动向》.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30-33.

[2]刘合群.《现代教育技能导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1-28).

[3]孙喜斌,于丽玫,曲成毅等.《中国听力残疾构成特点及康复对策》.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3):21-24.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教中心;专业评估;师资

唐红清是一位住在三台县潼川镇谭天巷的智障孩子,性格自闭、内向,因为身体的原因至今无法走进校园接受教育。可是从本学期开始,她也上学了,因为每周末来自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钟老师都会准时来到唐红清家,教她读书、认字、画画,有时还会带来同伴陪她说话、游戏。现在的唐红清变得开朗、快乐,最喜欢坐在家门口看书、画画,因为她说家门口的路通往大街外面,每次钟老师都是走着这条路来到她家,她要坐在门口等钟老师的到来……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益,我针对自己本学期的“送教上门”实践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建立机制,成立领导小组,让送教上门有保障。“送教上门”教学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组织开展,全体教师具体操作实施。该活动服务对象为三台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中,不能接受教育,但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教学工作的开展本着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开展、免费教育的原则,侧重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康复,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和残疾儿童少年潜能开发,以此来提高残疾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指导工作。为顺利开展“送教上门”此项工作,三台县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研究送教工作,确定了送教服务教师成员,并于9月上旬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商讨送教具体情况。会议布置了送教任务:每个星期特教老师给送教对象进行一个小时的服务,语文、数学穿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送教计划,特教中心安排两名分别负责语文、数学教研活动的孙倩老师和陈川宁老师前往三台县康复中心对焓焓同学进行摸底了解。焓焓同学是一名患有听障、智障的多重障碍学生,因该生行动、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在三台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焓焓母亲陪同两位老师前往孩子平时进行训练的场所,老师们找到训练师,向他们了解该同学三个多月以来的训练情况。回到病房,两名老师又分别从语文、数学的角度,通过让该生指认数字,模仿写字等简单易懂的方式,测试该生的语数能力。通过这次摸底,送教教师知道×××的基本情况:他看不懂老师的手势语,没有口语,会认“1”到“9”,会写“1”到“7”,能模仿写的汉字只有“一”、“二”、“人”。送教老师制定了送教计划,安排了相应的送教内容。三台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秉承“给每一个残障孩子一个春天”的服务宗旨,努力把最温馨的服务带给每一位需要的孩子。

第三:专业评估,找到残疾儿童、少年真正需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听障学生,可以多用文字、图片,甚至手语等来呈现教学语言;对于视障学生,则可以通过放大的阅读材料、盲文、有声的计算机或录音磁带呈现学习内容;对于智障学生,可以更多地采用实物、图片、视频、沟通板等来呈现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内容要注意:1、功能性:满足适应环境的需求、实用、从生活出发。2、适龄性:考虑他们的实足年龄,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智龄。3、选择性: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一些日常的选择。

第四:专业送教上门师资是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保障。1、送教前,送教老师要写好个别化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残障情况,要进行的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写好教案,准备好送教物资。2、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3、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4、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有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做到不放弃、不遗弃。自本学期九月份以来,“送教上门”教师深入残疾儿童家中,逐个对被送教儿童的适应、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估和综合分析,并填好情况调查表。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被送教儿童进行行动康复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中,老师们在面对这些重度残疾孩子特殊的突况时,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悉心地教育孩子、包容孩子。送教工作虽然艰辛,但老师们的送教之路风雨无阻。

第五:加强工作督查考核使质量得以促进。截止目前,我校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在特教中心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已完成了对全区11个镇、街19位重度残障少儿新学期送教评估工作,为每一位送教对象制定了新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老师们依据个别化教育计划,坚持一人一周一次的“送教服务”,并将每次的送教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特校“送教服务”QQ平台各查,特教中心进行动态管理与评估,切实提升每次“送教服务”的质量与成效。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5篇

本月的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月本职劳站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敬请审阅。

1、本月初,向密云课题组上交了关于我校“智障青年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实践”的汇报材料,同时通过邮箱邮寄了课程教案、案例各3篇,完成了上交的任务。

2、完成“乌鸡白凤丸”外包装盒200个的生产任务。

本月因为王梦然、王大伟两位学员外出寻找工作,因此糊盒采取的是集体统一做,由教师抓关键环节,没有分开的方式。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工作量,同时,本次糊的盒质量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说明我们的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逐渐走入了正轨。

3、承担的楼道清洁任务顺利进行。

本月开始,学员分层承包楼道楼梯的清洁:王梦然、王聪负责一层;武亦、曹旭光负责二层;张东兴、张扬负责三层;张小安负责西侧楼梯,刘银华负责东侧楼梯;高兴、赵小辉负责劳动站内的卫生。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持楼层的卫生清洁,我们还安排张小安、刘银华、赵小辉三名糊盒技术相对较差的学员专门负责课间楼道的清洁任务,这样保证了我们的楼道和楼梯在任何时间都是干净整洁的,为学校教职员工能有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来访的客人的赞许。

4、向社会输送一名学员。

在我站进行劳动康复训练的学员王大伟,经过数次的寻找工作,现已在我区一汽车修理厂从事保安工作。这是与我劳动站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训练分不开的。王大伟学员在我站不仅进行劳动康复训练,还参加平谷特教中心组织的垒球训练和滑旱冰训练,他参加了XX年年在上海召开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作为中国垒球队副队长,和队员们一起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他还是我“绿谷艺术五团”的主要成员,参演的“中国功夫”受到了市民们一致的好评。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使得他迈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第一步。这也是我职劳站工作人员集体努力的结果。

5、继续进行社会实践工作,让学员走入社会,感受社会。

在4月3日,我们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发给每位学员5元钱,让他们练习购物,通过前几次的社会实践,学员们都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预设的任务。

4月16日,我们带学员一起乘坐环城公交1、2、3路汽车,让学员体验公交带给大家的快乐,很多学员是第一次乘坐,兴奋的心情是大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为了更好的让学员们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我们还为每位学员办理了旅游年卡,共花费了900元人民币,我们准备进入五月后,带学员到各旅游景点游玩,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欢乐。

6、工作开展的艰辛与希望。

本月,因为培智部赵新华老师怀孕请假,学校将刘雪莲老师抽调走,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工作更加艰难,我一个人要应付很多事情,没办法,只好让负责生活管理的朱燕明和我一起,对学员进行管理。糊盒、值日,忙前忙后。忙碌的工作并没有打消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因为我们都坚定着为这些残障人士奉献的信心,再苦再累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7、整理劳动康复训练档案。

本月,开始对学员康复档案进行了书写和评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陆续完善这一工作。做到大家满意,领导放心。

8、为学员购买水果,改善工作环境。

我们坚持每星期为学员购买两次时令水果,如:苹果、香蕉、梨、橘子等。通过分发水果,让大家体会到一种亲情和关爱。同时,在分发水果的过程中,让所有学员体会到谦让也是一种美德。这一举动,有力的促进了我们内部的团结和互助。

9、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1)继续做好乌鸡白凤丸外包装盒的糊盒任务。

2)楼道环境卫生的清洁整治工作,做到自己勤查,互查,保证学校的环境良性发展。

3)承包学校涌路内、外侧的绿化任务,学习对绿化树木进行剪枝。

4)安排一次去北京动物园和海洋馆的游玩活动。

5)安排2次去实践基地的劳动,让学员走近社会实践大课堂。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聋校 学前教育 差异教学

聋校开展学前教育,有利于培养聋幼儿“完整儿童”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听障幼儿比较少,聋校大多采用混合的形式编班,课堂常常因为顾此失彼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尝试应用差异教学理论,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促进不同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根据差异对象,运用差异语言

在聋校学前教育中,口语训练对一部分聋儿来说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事实也证明,口语训练对另外一部分进入聋校的聋儿(重度和极重度)是不成功,效果是不明显的。尊重聋儿的差异就要尊重聋儿的选择,尊重聋儿的选择就要“因材施教”,聋儿之间的差异之大,决定了他们的需要的不同;他们之间需要的不同,决定了他们选择的多重性;他们选择的多重性,决定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因此,聋儿双语教学的生命力和先进性,也正在于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手段的多元性,以及它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发展趋势的适合性。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龚龙教授《手语的语言学研究报告》指出:“聋人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决不能认为手语没有语音就不是语言”。手语的交流功能,表现能力及生理、心理属性都可与主流语言媲美,对那些重度听障儿童我们可以实施听力—语言训练计划,在手语和口语二者的选择上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研究表明有良好的第一语言即有手语基础,学习第二语言(口语及书面语)更容易。例如:学前班的儿童在学习辨别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时,对有一定口语能力的学生采用纯口语教学,学生接受很快也很轻松;但是对于重度儿童在口形和发音方面困难极大,经过反复的训练,他们还是不能借助发音,如果教师再度强调纯口语教学则只会打击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而言,手语更为合适,或者说在手语基础上的适当口语更为合适。

二、确定差异目标,体现差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两类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包括课上哪些学生要用语言完整表述,哪些学生暂时只需说单个词汇;哪些学生要看图就能说出数的个数建立数感,哪些学生只需慢慢数尝试建立数感。教案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部分主要针对轻度听障儿童,右边部分主要针对中、重度听障儿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所需采用的教学措施,然后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在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同,残余听力较好的学生反应快一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中、重度学生理解存在一点困难,有的学生甚至是似懂非懂或者一点都不懂,模仿能力是可以的。因此,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制定多层次目标,一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集体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二是根据学生个体原有基础、兴趣和能力等确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有所发展,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

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学生的差异,必须加强评价,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差异性原则。先对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课前评价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准备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了解两类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认真听取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节课结束后,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师应针对两类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轻度听障的学前儿童接受比较快,自信心也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比较严格,例如:不但要求他们能数出物体的个数,而且能靠视觉马上说出物体的个数,并尝试运用简单的量词将话说完整,例如:一只熊、两匹马等。学习有困难的中、重度学生在理解教师意图时存在很大困难,例如:“图上有什么?”“多少?”他们往往跟老师打手势表示不理解问题的含义,接受知识也比较慢,有时也会因学习困难而哭,产生厌学情绪。对这类学生要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差异教材,实施差异教学

现在的聋校学前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这就给了教师极大的空间来组织教学,选定教学材料。在选定教学资源时,教师要针对两类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既要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又要考虑到差距适度,确保能在同一课堂中教学,巧妙地组织教学进程,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认数时,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已经能初步认识数字,而未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则对数毫无概念,怎样让学生在课上都有收获呢?我在教学时选取的教学资源是我们去亭林公园的动物园的一次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让未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学习数数,让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在加强数的同时,认识一些小动物并会用语言表示,这样两类学生都能够有进步。

我在上数学课时教认数内容时,轻度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要根据图立刻说出数字,要求比较高,而对另外一类同学则要求他们根据图片慢慢数数对即可。在说数的顺序的时候,要求轻度的学生用口语顺数、倒数。中、重度学生用手语表达但要求口型正确地数出数的顺序,对于倒数学生如果存在困难则在日常教学中慢慢渗透,要求不宜过急。对有困难的中、重度学生采用教师辅导与优生帮助辅导的方法,因为学生之间有自己的沟通方式,有时比教师的讲解更有用,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轻度和中、重度学生相互帮助,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真是取长补短,相得义彰,使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地学习成长。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7篇

2011年9月,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政府、社会的关注、支持下创办至今,走出了困境,拓宽了办学新路,没有把那些无名小花弃之一旁,任其凋零夭折,而是上升到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的一种理性的高度上去认识,招收智障儿童入学。育人上突出“三自”教育理念;管理上,既关注现实,又跨越时空,不仅面向今天,回首昨天,还仰望明天,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为整个社会负责,让智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一样就业、一样生活,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

一、教育管理的精雕细刻

一所学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管理是保障。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智障学生60人,分别就读于初级、中级、高级班。这些孩子所在班级中分别进行启迪智慧、康复训练、锻炼能力、自理生活、适应社会、学有所长、自食其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保证这一民生工作有条不紊地实施,根据涉教法律规章,特别是《残疾人教育条例》,制定、修改并完善了《学校办学章程》,突出了以学生康复训练、培养教育为主题,依法保障智障儿童入学。学校统一下发了特殊教育招生意见,宣传特殊教育的办学情况,施行0~16周岁特殊儿童普查登记制度,摸清底子,建立校、街道、市区三级档案,每个残疾儿童都建有《成长记录档案》和《康复训练档案》。认真做好残疾儿童的筛选、鉴别,成立领导小组,对筛查对象从成长环境、智力情况、健康程度、行为习惯、家长受教育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智商程度。同时,根据筛选、鉴别,对知情人严格保密,以免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对就读的学生,免交一切费用,对家庭特困生给予特别关照,让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实效。

以指导促评估,调动辅导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依据“办学章程”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为工作重点,先后制定了《智障儿童工作条例》、《特教教师职业要求》、《弱智儿童教育评估细则》等一系列特殊教育规章制度,强化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本着“发展特教、师资优先”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特教教师进行培训。截止到2012年,累计培训人次40人,举办2期特教管理人员学习班,使教师的学习循序渐进,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果不断显现。几年的特殊教育,培养的学生有一名在社区服务,一名在大安市石油机械厂工作。培养的目标是将来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自食其力,这就是对特殊教育工作最好的诠释。

二、阳光下崛起的特殊教育

办学方向明确,教育理念超前,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全社会的瞩目下,特殊教育学校与九年义务教育接轨。在国家支持下新建一所标准化、高含量的教学楼,主体4层,用于教学和学生生活,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教学设施的全部更新。届时,学校将面向全市智障学生及0~6周岁脑瘫儿童进行教育、康复,实现办学环境新、教育手段新,教学设备新的全新教育。

三、新理念下的教育之路

智障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平等的。学校在特教模式上分两个层面:一是以教研促教学改革,二是以教改促教研发展。

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教育实际现象,学校提出了“点面兼顾、目标分层、各有所得”的教学观点,处理好轻度与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关系,研究改革了4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是伙伴合作教学法,即把学生的能力、个性差异视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通过“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和同质分组交叉使用,自由分组”的多种方法,优化学生的伙伴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法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差异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他们合作互动的能力与意识。二是分层教学法,即尊重学生差异,对他们进行科学分层,再依据不同学生实际,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手段、策略教法。以科学分层、分层指导、分层活动、分层学习、分层反馈、分层评价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分层递进教学,实现了从教师备教案向教师备学案的转变,从注重忽视个性向个性兼顾差异的转变,促进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和谐发展。

在此基础上,教学研究中,还重点进行了智力落后儿童学生“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教改实验,从常规教育手段入手,深化“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研究,科学改革教育方法。

四、步入人生的目标培养

智障学生也是一块“合氏壁”,可雕可塑。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处在弱势群体的孩子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与正常人一样公平生存在人类社会。为此,学校多角度、多渠道、多手段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利用媒体教育,使智障儿童接受先进的信息,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感。利用媒体网络让学生接触直观影像,让感知融入学生脑海。以图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普通生和智障生互动演示,智障生也能绘出心中的图案,哪怕是闪光的一点,也能成为他人生的一门技艺。

结合社会所需,变换角度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天地:手工操作、美术写生。完全从社会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智力程度、特长,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尝试,从思想上对孩子们进行赏识教育。哲人曾说,“歪脖子树也能成才”。古今中外,成才事例很多,而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以家庭为起点,培养智障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他们步入社会书写人生的基本准则。对智力落后儿童而言,家庭永远是其细胞的组成部分,责任永远是他挥之不去的。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目的是掌握一项生存本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家的概念,为了家,每个人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让他们对家有了深刻印象,他们的责任意识就会形成,步入社会后,独立生存下,还会演变成对社会的一种感知,一种责任。

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走过之路,为社会提出了特殊教育的思考。面对那些企盼自己智障孩子成长的家长眼神,特殊教育和从事特殊教育的人应给予这样的回答:让所有的智障孩子都阳光灿烂地成长。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8篇

1.1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先虚拟现实教学后传统教学的方式进行实习操作。由指导老师在演示模式下进行操作示范,讲解操作要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每天60min,共10d。其中虚拟现实教学30min,传统操作训练30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实习操作。由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每天60min,共10d。两组教学由同一位指导教师担任。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具有两种模式,即演示模式和训练模式。演示模式提供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训练模式中,显示屏分为两栏,左栏显示实时训练情景,右栏显示正确操作规范。训练过程中,系统会对学生的错误操作给予提示,要求改正,直到训练时受试者达到运动轨迹正确无误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训练。每次训练结束时系统给出评价,并与上次训练比较,使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改正。按照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物理治疗学》以及教学大纲,参考临床实际,编写物理治疗学关节活动度技能培训情景常见病例3个,分别为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内容包括病史、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及结果、诊断、并发症、焦虑抑郁情绪及注意事项等。建成模拟康复训练室1间,配备有训练床、训练椅、心电监护仪,最大限度模拟临床康复训练场景。培训教师,使他们认识并掌握虚拟系统的特点、培训内容和操作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案。

1.2评价方法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分问卷调查与考试考核成绩两部分。

1.2.1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自我主观评估,包括:喜欢该学习方法,有效利用训练时间,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与趣味性,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能力、临床与基础结合,有利于教学,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对此方法满意。

1.2.2考试考核采用相同试题进行理论考试。由同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情况考核,考核老师对学生分组情况不知情。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2.1问卷调查共发出并回收问卷26份。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更多人认为,引入虚拟现实系统能有效利用训练时间、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0.05)。

2.2考试考核两组间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监督指导方法(apprentice-ship),学生在经验丰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但康复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教师数量少、学历低、专业知识浅薄、教学经验贫乏等问题。随着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关注,对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康复专业教育规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开发更具有互动性、操作性、规范化及标准化的康复医学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简单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我国康复教学水平,培养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的实用型康复人才。本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的核心,是能生成虚拟环境的图形工作站,然后将图形工作站生成的虚拟环境显示在高清图像显示设备上;配备立体声音箱、三维鼠标等外接设备,构成一套能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再通过运动捕捉与跟踪器、力反馈装置、语音识别与合成系统等,实现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训练反馈与效果评价。

其基本原理如下。微型传感器单元分别穿戴于学生的手、小臂、上臂,精确测量相应肢体的三维方位角、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当学生按照右栏训练指导运动时,系统精确测量运动参数,并通过蓝牙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并实时反馈运动情景于显示屏上。虚拟现实包括众多功能,如快速计算、数据分割、复杂数据建模、数据融合和配准、解析和理解、显示、激励器和传感器控制以及快速通讯等,可以使学生沉浸于虚拟场景内,通过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了解和学习各种实际操作,互动性较高,可减少对教师及场地的依赖,为学生提供精确、稳定、个性化的训练模式和定量化训练效果评估指标,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我们的研究表明,虚拟现实训练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治疗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尤其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Veneri等研究表明,虚拟现实用于物理治疗学教学中,这种视觉体验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推理能力。

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具有低耗损、零风险、可重复性以及自动指导的优点,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操作技术水平;能将大量培训浓缩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迅速提升学员的操作技能。其中培训技术和集中训练时间是学生满意的重要因素。虚拟现实可以将学生的操作情况实时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提高主动性,不断提出问题,提高能动性。霍刚等将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提高操作技能,增加临床经验,并且可以在模拟出的病例场景中反复训练,直到完全掌握,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达到的。虚拟现实系统也适用于其他临床学科教学,尤其是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陆耀红等研究胸腔穿刺虚拟训练系统用于临床教学,学生在“操作流畅”和“自信程度”、“局部麻醉”和“熟悉操作步骤”等方面优于模具训练组,有助于提高学生胸腔穿刺操作技能。周云等在虚拟现实系统的宫腔镜操作培训的研究中发现,虚拟装置提供的操作感受逼真,使用虚拟宫腔镜培训装置可大幅提高操作考核成绩和操作水平。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虚拟现实仪器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等。构建虚拟现实训练系统,三维图形技术要求高度真实,但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十分复杂,形成沉浸感模式要求更高。目前因为医学教学人员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识不够或理解存在偏差,普及较困难。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深入,相信虚拟现实技术能更广泛地应用于康复医学学科研究管理中。

总之,我们的研究初步显示,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虚拟现实教学法,教学效果更优。虚拟现实训练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治疗操作技能。该系统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行业的幼儿教师缺口很大,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都不是专门学特教专业的,这就需要高校整合资源,切实提高特教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特教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训练环节。近年来,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成效。但从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实践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视角,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做了以下几点的改革探讨与尝试。

一、调整实践教学比例,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一)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却往往把实践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是为验证理论而设置的,这样就形成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因此,要修订教学计划,改变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建立以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重的新的教学计划结构模式。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几年来,我校特教专业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调整特殊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缩减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提高它们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实践教学周数占总学时周数的比例由过去的20%增加到26%。教学计划的这种调整为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

建立相应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实践教学文件为指导,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序、有效的运行。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把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同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样对待,建立了各项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一套较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制订出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校特殊教育专业构建了较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有了可操作性,便于监督管理,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局面。

二、改革实习模式,提高实习效率

(一)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集中安排、统一管理

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大类中的一个分支专业,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教育见习即认识实习,目的是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教学状况,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树立特殊教育专业思想。为保证学生感知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类特殊儿童,我们采取集中安排、统一管理的模式,统一安排在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即培智学校、盲校、聋校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在教育见习实施前,制定一系列教育见习管理文件,包括教育见习实施计划、见习管理规定、师生考核标准等,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严格执行。学生通过教育见习认识到特殊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坚定了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教育技能训练被安排在第7学期,是一次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习。通过四周的教育训练,使学生了解特殊学校的教学实际,基本掌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奠定基础。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第一周,把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录相“请进”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师生一起评课,要求学生写评课稿;第二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教案;第三周,进行学生独立课堂教学训练,把特殊教育学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进来”,和指导教师一起评课,分析学生讲课中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周,学生在第三周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第二轮的课堂教学训练,提高教学技能。这种训练模式和管理方法,经过三届学生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节省时间和实习经费,又便于管理,提高了实习效率。

(二)毕业实习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集中实习给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等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趋向及个人特长独立选择实习单位。通过独立联系实习单位的锻炼,既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为其将来就业提供了机会。对于少数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模式的毕业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也使他们认识到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社会化程度,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先后建立了几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校外实习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会,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实习方案,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康复训练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聋儿语训;故事教学;游戏活动

听觉障碍是聋儿最本质的残疾。聋儿因听力障碍,使他掌握有声语言变得异常困难。语言训练,让失聪儿能正常听说。聋儿配戴助听器后听到声音,却不知道什么声音以及这种声音的意义,更不懂得如何区分,因此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聋儿听力训练的方法,把听力训练作为首要的任务来完成。聋儿由于长期听不到或听的声音很小,他们的听觉功能处于最原始的幼稚状态,听觉迟钝,听力训练就是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唤醒他们的听觉。由于耳聋造成了聋儿的言语发展障碍,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利用故事教学可以使聋儿从中学到大量的新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发展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在聋儿语训中开展故事教学,首先选择适合的教材,熟悉教材;其次制定教案,准备教具;再次讲述故事,引导聋儿开展创造性的故事活动;最后利用游戏活动和生活时间巩固所学内容。聋儿听觉言语训练主要包含三大方面的内容: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训练。

一、听觉训练

听觉康复训练的作用在于唤醒聋儿的残余听力,提供聋儿对声音的注意、辨别、分析、择取、理解的能力。所以,听觉训练是聋儿康复的基础,同时也应该是贯穿于聋儿康复的全过程的。聋儿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言语训练,而言语的基音是由呼出的气流振动声带造成的,气流强弱的变化与声音的响度、字节的清晰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同于自然呼吸。要让聋儿说清楚话,首先要学会运用呼吸,控制气流,因此,需要进行言语的呼吸训练。

(一)听觉训练是聋儿康复训练的基础。它强调一个“听”字(听力和听觉的区分)。即唤醒“沉睡”的残余听力,建立聆听意识。从低频段开始,并逐步向中高频发展,(从低频的鼓声,再到木鱼声、锣声、碰铃声)通过听觉注意的训练,让聋儿对声音的存在做出正确的反应。

(二)听觉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尽量减少耳聋给聋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培养聋儿感受、辨别、确认和理解声音的能力。要求聋儿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辨别,让聋儿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训练可从识别声音的大小(响度)、长短开始。

(三)听觉训练的基本内容: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辨别、听觉选择、听觉记忆、听觉反馈、听觉概念、听觉理解。这是听觉对声音的认识的规律。其实听觉训练就是让聋儿对声音反复认识、注意、辨别、记忆、理解并形成概念的过程。聋儿的特点记得慢、忘得快。听觉刺激要加深到一定程度,大脑才有可能形成长期记忆而终身不忘。只有理解声音,才会在大脑里呈现声音的表象;只有听懂语言,才会理解语义,准确的回答问题。

在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时,应考虑到聋儿的个别需要,考虑到他的听力水平的差异。对听力补偿效果好的聋儿,可进行全面细致的听觉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而对听力损失重,助听器补偿效果差的聋儿,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进行训练,如果难度太大,既达不到效果又浪费时间,还有可能使聋儿产生厌学心里。

(四)听觉训练的基本方法:

1、集体训练方法:

(1)抢椅子;

(2)听录音机跳舞;

(3)交通工具。

2、个别训练方法:

(1)察知声音的游戏:听音跳格子、听音拨珠、听音画线条等等。

(2)分辨声音的游戏:听声音的快慢模仿大人走路、分辨动物的叫声等。

(3)分辨语言:买东西、顽皮的小猫、奇妙的口袋、听话识图等等。

(五)听觉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聋儿听多种多样的声音。

2、听觉训练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多听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声音。

3、听觉训练与语言训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4、游戏化、个性化。为了提高聋儿呼吸训练的兴趣,结合聋儿年龄特点,可以采取集体游戏,比如吹纸条、吹蜡烛、吹纸龙比赛等等,其目的是锻炼聋儿呼吸器官,学会控制气流。

5、每天坚持,循序渐进。聋儿的发音应先求数量再求质量,不管声音如何,只要发出声音,首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后再不断纠正,不断提高。

二、发音训练

语音是有声语言的基础,聋儿要获得口语,就必须要掌握发音技巧,需要发音训练。发音训练能帮助聋儿体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技巧,培养正确的语音习惯。但是,发音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聋儿形成正确的语音。所以它应该和听觉训练、语音训练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1、呼吸训练:闻花、吹气球、吹泡泡、吹纸条、吹羽毛、吹墨画、哈镜子;扩胸运动;声气训练。自然呼吸和语音呼吸不同,要让聋儿说清楚话,首先要学会运用呼气,控制气流。要学会“吸进一大片,呼出一条线”。

(1)深呼吸(2)呼吸操(3)声气结合锻炼法。

2、舌部训练:舌操、训练舌头的发音(ladaga)等。通过舌头操的锻炼,使舌头上、下、左、右都得到运动。做舌头操时,可以用鼓点和音乐指挥聋儿训练,同时让聋儿加上拍手、点头、摇头的动作。

3、口部训练:训练唇舌的灵活性。嘴唇在说话时,出现不同的动作和形状,产生不同的声音。语言正确与否,与双唇有极大的关系,聋儿在发音说话时,嘴唇不用力,不活动或嘴唇位置不对,唇音就发不准,说出话来含糊不清,就要进行口部操。口部操分三步进行:(1)张口训练(2)上唇练习(3)双唇练习。

4、鼻音练习:是让聋儿体会气流从鼻子通过的感觉,为发好鼻音打好基础。(1)舌头锻炼操(2)口部体操(3)鼻音练习。

5、嗓音训练;通过让幼儿看口型,感觉喉部振动,口腔气流喷出等,来让孩子逐步掌握发音的要领。

6、音素训练:辅音教学是聋儿听力语训康复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音素本身、音节结构和发音过程的特点所制约的:(1)元音(2)辅音。

7、拼音练习:四声练习。

8、利用言语矫治方法及有关工具进行发音训练。

三、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就是通过各种训练活动,发展聋儿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语言意识,获得语言概念,在理解和掌握有声词汇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语言交往。

正常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先理解后表达,语言发展有两个阶段:理解性语言发展阶段和表达性语言发展阶段。聋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在训练中应注意:(1)提供大量的语言刺激;(2)方法要直观、形象,大量使用教玩具;(3)创设情景和语言环境;(4)帮助其建立基本词汇仓库,有词汇积累和语言经验积累。

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词汇: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上一篇:绿色建筑管理范文 下一篇:渠道营销案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