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范文

时间:2024-04-19 15:28:19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1

〔关键词〕高职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

一、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高职院原有规模和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积极进行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对这笔巨额基本建设资金如何加强管理和有效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高职学院教职员工和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高职院内部审计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高职学院新校区基础建设工程的审计多是对工程进行事后决算审计,对建设工程中造成的损失浪费,往往只能“秋后算账”;对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失浪费,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远远不能发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作用。惟有对基建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才有利于及时发现、纠正建设环节中常见的或苗头性问题,彻底摆脱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

目前,各高职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主管部门与跟踪审计的同志配合总体上讲是比较积极的,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得到了比较充分地发挥。具体表现在:一是跟踪审计在各高职学院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决策讨论时,几乎都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起到了较好的知情及监督作用;二是通过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促使各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有些高职院在实施工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在工程变更签证时,有一些人情签证、虚假签证,工程跟踪审计人员为解决这些现场变更签证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主管部门专门建立变更签证会审制度,使变更签证这一环节既透明、阳光,又统一了松紧尺度,杜绝了人情签证的情况发生。三是通过实施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大多数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问题比以往更加透明、公开,更加注重集体研究以及按规范、程序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四是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人员都积极支持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努力维护他们在工程管理中的权威性,双方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个方面的配合都比较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新开展的一项工作,起步较晚,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涌现出来,有的还会比较突出。因此,必须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准确把握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关键。

二、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人员少、任务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第一,随着高职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工程投资大,建设工期紧,开工项目多,加上还有日常的一些维修改造及装饰工程项目需要决算审计,各高职院工程审计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工程审计人员捉襟见肘、疲于应付,有时一个人要承担好几个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难以深入。第二,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专业性、及时性、责任性等要求非常高。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工程、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交往协调能力。第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十分注重工作方法。要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监督而不代替的工作方针,该自己履行的职责一定要认真做好,该是建设主管部门做的工作,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要过多干预,更不能代替。

第四,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而目前各高职学院跟踪审计队伍的现状距离以上要求还相距甚远,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2.2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

不可否认,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各高职学院并不是一帆风顺,人们的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首先,建设主管部门少数人错误地认为工程跟踪审计削弱了他们的权利,妨碍了他们日常的工程管理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敷衍甚至排斥跟踪审计人员;其次,基建处少数人认为学校及审计部门不信任他们,工程跟踪审计是来监视他们。第三,还有部分人认为,在工程施工阶段既然已有工程跟踪审计来为工程签证把关,那监理及项目负责人就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去重复确认签证的工程量是否属实,一切按照跟踪审计的“指示”办就行了。结果,他们应该做的工作不做,应该履行的职责也不去认真履行,而是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2.3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程序不规范。

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缺少一套可操作的管理办法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工程跟踪审计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特别在工程施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关于工程签证的时效问题。不少项目的施工单位迟迟不办理签证手续,由于部分项目的签证时间拖得太长,一些问题难以记清楚,影响了工程签证确认的公正性,结果容易产生争执。

(2)关于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工程签证问题。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确认其必要性时经常产生意见分歧。这里所说的签证是指由甲方提出的因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变更而产生的,既然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变更,就存在方案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牵涉到工程费用的问题,而跟踪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因此,确认工程变更的必要性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建设主管部门一方侧重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而跟踪审计一方侧重工程造价的控制,这样双方就可能会产生矛盾,这些问题最终由谁定夺,必须要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3)关于某些材料价格签证确认的问题。甲方强调,这些问题他们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且这些签证大多也通过了内部有关程序来操作,无须经跟踪审计同意,否则多一道程序会影响工作效率;而跟踪审计认为,材料价格的签证,在跟踪审计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必须要先经跟踪审计认可后才可办理签证手续,否则不予认可。

(4)关于零星工作量及点工的签证问题。甲方认为对这样一些问题,因涉及的工作量较少,费用也不会太多,因此各项目负责人有权进行处理并有权确认工程量的多少而无须取得跟踪审计的同意;而跟踪审计认为,各项目负责人虽然有权处理这样一些问题,但仍然要及时与跟踪审计沟通,因为这些签证最后是跟踪审计确认,情况不清楚,就难以确认。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否则将产生矛盾。

三、对加强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建议

3.1加强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跟踪审计的意识。

审计、基建、财务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是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前提。跟踪审计是一项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必须打破部门意识,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中心,作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跟踪审计才有可能实施。

因此,统一思想认识至关重要。

3.2关口前移,从项目的准备阶段抓起。

现行的跟踪审计一般是从施工阶段开始实施的,即从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跟踪审计从准备阶段开始介入,则跟踪审计的效果会更好。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因为它能更好地为学校把好关。一是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工程结构不合理,那造成的代价和牺牲是巨大的,既有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二是工程材料的合理性。因为有些材料的用途和效果是近似的,但价格的差别特别大。所以工程的选材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大问题。尤其可怕的是,对于一些材料供应商与工程设计人员的联手“合作”,若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并对其有效监控,建设方的损失就会更大。

3.3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跟踪审计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结跟踪审计经验,制定学校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度上相互衔接,保证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有效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保证,做到跟踪内容明确,管理规范,有章可循,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3.4明确职责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基建、审计和财务等相关部门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上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跟踪审计才能到位而不越位。对咨询公司和跟踪审计项目部严格要求,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按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操作,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每天要主动到施工现场跟踪收集各种信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5不断提高审计技能和审计人员素质。

实施跟踪审计后,审计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传统结算审计的范围,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审计手段方面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审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同时要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搞好在职培训,使审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如: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等现代审计方法,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急需人才,完善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

四、对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工作的思考

工程跟踪审计要想在高职院基建工程领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更大的作为,必须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取得更大的审计成效。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起到有效的监督保障、控制工程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又要注重维护好、发挥好工程建设各方的工作热情,努力确保工程建设始终能够规范、有序、高效地完成,这是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判断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有为、无为的一个重要标准。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及时性、责任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提工程高跟踪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质量。

总之,基建工程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能拓展以往审计部门侧重于事后审计的做法,做到“关口”前移,这种创新的审计方法必能有效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我们从事工程跟踪审计的人员,一切要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及时有效地发现、解决各学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建设项目按规范、程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冉龙君。浅谈企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及重点[J].中国审计,2001(1):45.

[2]石毅铭。缓解高校审计供求矛盾的对策[J].金马威月刊,2003(3):47-48.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2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建设项目事后审计模式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缺陷。如审计介入的滞后性,当事后审计开始时其工程已竣工验收,审计人员对施工、验收和结算等过程不甚了解,即使深入到现场,隐蔽工程也很难再现,当后期结算中遇到争议时,很难在现场调查取证,其结果是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时间;如审计监督内容的不完整,传统审计范围主要涵盖施工和竣工决算两个阶段,不能全面反映出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等其他阶段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致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出现了监督“盲区”。为有效解决传统审计存在的缺陷,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功能,使审计的制约、促进作用在更多方面得以发挥。

(一)通过跟踪审计,可避免与合同法相冲突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扩大到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计,防止了因为写入不合理条款而致使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同时,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分期审计工程结算,经审计后再支付工程款,从而防止超付工程款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防止为了收回多付工程款而发生的诉讼问题。

(二)通过跟踪审计,降低了审计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可以经常深入工程现场,能够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可以及时对中间建设过程进行审计,并提出审计意见,从而大大减少了因不了解实际情况所带来的检查风险。

(三)通过跟踪审计,可规范建筑市场,保证工程质量

通过对基建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面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势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四)通过跟踪审计,促使建立完善监督体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近年来,基本建设领域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有些已难以纠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运行体制。而跟踪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投资决策开始就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监督中,随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及时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提高建设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从源头上防止产生腐败行为。

二、准确把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重点与难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广、内容复杂、方法灵活、阶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要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资源,有力把握审计重点和难点。

(一)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跟踪审计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前提

准备阶段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主要工作实施审计的过程。包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设计概算审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拆迁审计、工程招投标审计、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建设项目环境审计和前期财务审计等多项内容。这一阶段审计,重点是评价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控制投资方向,从源头上防止因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发挥审计的预防作用,使建设项目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进而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跟踪审计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关键

实施阶段审计是指从项目开工建设至项目竣工决算之前,对建设项目有关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是整个建设项目审计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工程物资采购审计,物资核算、管理审计,待摊投资审计,基建收入审计,监理履职情况审计,环保项目执行情况审计,建设项目投资支出审计,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宏观事项审计。这一阶段审计的主线是合同与概预算的执行情况,重点把握设计变更与索赔情况,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可以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可以防止出现超概现象,确保建设投资计划的完成;可以监督建设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防止资金被变相挪用,杜绝计划外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

(三)建设项目竣工阶段跟踪审计是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保证

竣工阶段审计主要是指建设项目效果审计,是对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结余资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资产审计,建设项目总投资审计,建设项目投资效果审计。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审计,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实际达到的效果,实现跟踪审计的效益和效果目标。

三、积极开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新思路

(一)创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念

一是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实现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有机结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计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审计环节,并与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执行情况的检查相结合。二是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短缺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二)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三)准确把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建设项目情况不同,介入的时间也就不同,控制点也就有所不同。要将审计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

(四)要正确定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偏和改进工作。这就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审核监督者的定位,而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土崩瓦解。因此,开展跟踪审计必须明确对此加以界定并严格遵守。审计人员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

(五)跟踪审计要重点抓好现场审核取证

项目实施中,审计组适时深入施工现场,采取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拍照、录像、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先进手段,对项目的原始地理、地貌、隐蔽工程、路基填筑高程等进行现场取证,并调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履行职能情况,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审计效能奠定基础。

四、跟踪审计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由于跟踪审计与项目建设是同步进行,所以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若处理不好,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的抵触情绪,使跟踪审计难以实施。

(一)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跟踪审计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对于重大的建设项目,甚至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将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构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及时向工程指挥部反馈审计意见,以利整改。通俗地说,审计人员要同建设、监理、质检等项目管理人员分清职责,切忌审管不分。比如有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参与评标,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对这些已超出了审计职责范围的事情,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

(二)创新跟踪审计方法问题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跟踪审计要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明确责任、防范风险”的原则,采取将跟踪审计与效益审计,跟踪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等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工程建设全貌,为建设单位决策提供依据。采取灵活多样的跟踪审计方式,对于维修工程、小型新建和扩建工程采用“重点介入法”为宜;对于一般的新建与扩建工程,可以采用“实时介入法”和“重点介入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方法;对于那些规模大、影响大的工程,应采用“全程介入法”跟踪审计。

(三)正确处理审计责任与监理责任的关系问题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审慎处理有关工程的敏感问题,许多整改意见涉及施工单位的切实利益,切忌不负责任地随便表态。对于拟发表意见的审计事项,首先应敦促有关单位对其提供的资料作出承诺;对于拿不准的问题,应根据审计机构内部的职责、权限研究后出具正式答复意见。对所跟踪审计的项目,审计机构只对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正式文书负责,这也是划分审计责任与建设、监理责任的“防火墙”。对于审计人员自行答复的意见,由其本人承担所有责任,审计机构保留追究其过错的权利。

(四)正确处理跟踪“规范操作”与“提高时效”的关系问题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内部审计 工程建设 跟踪审计

近几年,高职院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由于规模大,工期短,任务重,资金短缺,内审力量薄弱等现象的存在,许多学校采用“借助外力”的运行模式,委托专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管理与监督。跟踪审计已在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建设成本,完善工程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工程项目建设有了专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跟踪审计,高职院校内审机构如何定位并发挥职能作用,如何有效组织协调跟踪审计工作,笔者就此根据工作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

1.制约内审机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因素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日益增多,通常要求内部审计全程参与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方面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1.1内审机构整体力量不足。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总体来看,多数学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人员配备不到位。少数学校虽然配备了足够的人力,但和繁重的基建审计工作要求相比仍显力量不足。

1.2缺乏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大部分从事财务审计工作,主要由财务专业人员组成,多数学校内审机构缺乏工程造价咨询审计人员,同时也缺少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经验。有的学校在基建规模扩大的同时,重视了加强工程造价的人才引进,但工程造价审计力量仍然严重不足。

1.3内审工作职能不明确。多数学校现行规章制度未明确内审机构的工作职能、具体内容和要求,因而工作较难开展。

1.4工程审计具有复杂性。工程审计涉及多方利益调整,设计、勘察、招标、施工、监理、甲供材供应方等各方利益都与工程审计密切相关,工程审计时需要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高职院校的内审机构一般难以胜任。

1.5内部审计服务上的内向性。内部审计是学校内设机构,在涉及调整外部利益时权威性、公正性不够。其审计报告对外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因此,即使内审机构及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独立进行审计,审计结论往往是代表或维护学校方利益,难以得到施工方认可。

综上所述,学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借助外力”委托具有资质的且独立于甲、乙双方的第三者进行跟踪审计,来有效化解工程建设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2.选择专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跟踪审计时内审机构应关注的事项

由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存在,高职院校必须“借助外力”,委托具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跟踪审计,形成以内审机构为主导,外部审计为主体的跟踪审计机制。那么,内审机构发挥主导作用,应着重关注以下事项:

2.1加强对受托外部审计的考察。学校内审机构要审查和了解受托的专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资质、信誉状况、业绩、业务特长和业务人员的组成等情况。对于资质达不到要求和信誉较差的坚决不予委托,同时对受托方的业务专长和业务人员组成也应高度重视。

2.2学校可采用招标的办法实施委托跟踪审计。多数学校是由内审机构实施招标的,这就要求内审机构要对潜在的投标人进行全面了解、审查,以便选择条件好的受托单位。

2.3学校切忌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这样不符合审计工作的宗旨和原则,容易误导和引诱受托方偏离审计工作的正确轨道。在计付审计费的约定上,单纯以基数或审减额计付审计费的方法不可取,最好是在计付一定基数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审核效益。

2.4加强审计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内审机构要加强对委托跟踪审计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做好审计过程中的组织、联络、协调、审计资料的初审、审计结果的验收和复核工作。

2.5做好审计业务的组织和监督。注意审计过程中受托方、施工方以及建设方的表现和态度,防止和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在工程结算审计中,甲、乙双方一般都会站在自身利益考虑,意见往往是对立的,这是正常现象。若受托方偏袒某一方,要及时与受托方沟通,了解原因,对人为因素的干扰必须及时排除。

3.内审机构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着力推动促进改善管理和控制工作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内审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保证工程审计质量,关健是选择好跟踪审计机构,而利用好跟踪审计机构专业性强的优势是内审机构的中心工作。那么内部审计机构如何组织协调好跟踪审计工作。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以健全机制为目的,确立以我为主的工作着力点。委托跟踪审计是“借助外力”的一种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有效缓解内审业务量大和内审人力不足的矛盾,暂时解决缺乏专业工程造价咨询审计人员和管理经验的困难,避免了审计监督盲点。但是,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规定,学校内审机构对跟踪审计质量负责。因此,内审机构必须准确定位,抽调责任心强的内审人员与委托的跟踪审计人员成立现场项目组,进驻现场管理,组长由学校内审人员担任,负责组织协调跟踪审计人员,为工程建设全面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和有效化解审计风险。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4

跟踪审计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1998年,在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199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2001年,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也明确指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但是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一直没有太大发展。

直至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后,跟踪审计实践和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8年,审计署已先后对灾后重建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引起了审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的关注。但总的来说,跟踪审计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家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中,一些“巨无霸”型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如:三峡工程总投资约180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可能超过5000亿元;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1435亿元。这些项目如果不能顺利建成并发挥预期作用,将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国计民生。为了降低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保证它们的投资效益,避免出现“工期无限期,投资无底洞”的情况,传统的投资审计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机制。传统的投资审计重心停留在合法合规性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很难进行事先的预防和控制。也正是基于此,审计署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增大的背景下而采用的新型审计模式,也是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不可回避地是,在跟踪审计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跟踪审计实践和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跟踪审计的概念、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等还没有明确,对跟踪审计的顺利实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审计重点,以及跟踪审计在法规体系、程序和方法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三、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跟踪审计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虽然已经有学者和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些定义是以工程造价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审计内容;有些定义强调审计过程的连续性。

本文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分别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和建设资金安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

跟踪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跟踪审计内容全面。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是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全过程的审计,合法合规,建设单位管理情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

2.对同一项目多次审计。

跟踪审计是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点介入的多次审计,通过对开工前,建设实施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三个阶段的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3.预防和控制。由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大,虽然事后控制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惩处,但对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所以,跟踪审计突出对建设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来达到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确保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跟踪审计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审计重点

跟踪审计是为了规范建设管理,纠正和预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并在监管方式上提出“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

由此可见,上述问题都将是跟踪审计的关注点,也是期待跟踪审计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建设。所以,为了较好地实现跟踪审计的监督、控制和预防的作用,跟踪审计应就不同审计侧重点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审计。首先,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确定审计介入的三个基本时点,即工程开工前、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第二阶段)的审计次数,可视工程建设规模和工期长短以及建设中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增加一次在建过程中的回访或审计,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纠正以工程顺利建设。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审计(第三阶段)可视情况分为竣工验收使用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两次进行。

第一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建设力量情况进行审计。

此时审计重点,一是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审批或核准、建设资金来源、土地征用及使用、环境影响及评价等前期工作是否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操作。二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等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有无不招标、围标、串标的情况发生。三是关注参建各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是否达到法规规定的要求,以确保建设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有无因招标资格预审标准低或是评标不严格,造成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有无因投标人不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投标文件承诺配备人员,导致主要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由不具备相应职业资格人员担任的情况。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单位在跟踪审计第一阶段的审计报告中应说明,该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第二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对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和建设资金管理进行审计。并对第一阶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并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此阶段的审计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整改情况回访和增加审计次数。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内容与重点,我们近年来开展的在建项目工程审计相似,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和工程资料完整性审计两方面进行论述。

强化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审计,审计内容工程质量及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履行情况。重点关注监理、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职责。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有无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等工程质量问题,有无因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检测单位未履行职责或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也未得到纠正,并出具与实际不符的监理资料可质量监督资料的情况。

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引起重视。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将来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工程价款结算起重要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多个法规中,均要求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资料不够重视,而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也存在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的情况,工程资料不完整,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和取证工作造成困难,影响审计工作成效。所以,在跟踪审计中,应加强对工程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计,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反映。

第三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执行、财务收支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对前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跟踪审计通过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通过纠正问题,规范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另外,跟踪审计也将在如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跟踪审计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能够对基本建设法规体系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发现建设法规中不科学、操作性差的内容,使之逐步完善。

2.完善建设市场监管体制。建设市场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管理监督体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履行职责不到位还是机制体制不完善,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全面系统地对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无疑将对规范建设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3.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威慑力,将有效地防止舞弊、遏制“寻租”,预防腐败。

五、进行跟踪审计还需进一步完的善配套工程

跟踪审计理论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审计成果的形式和考核指标等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法律法规中跟踪审计的内容狭隘,跟踪审计亟待法律依据。

《审计法》审计机关职责中明确了审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责范围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或调查。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包括检查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真实和合规,评价投资效益情况,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可以看出,这种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所以,要从法律上赋予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审计的合法地位。

(二)审计程序和方法。

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其投资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无疑审计风险也比较大。如果达到跟踪审计预期目标,同是时又要合理地规避审计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程序和方法。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及观念更新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 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各建设主体行为要求均要有所了解,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调整知识结构。并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审计的思维模式,把握跟踪审计的目标和审计重点。

(四)需对跟踪审计项目的业务文书进行补充。

目前,由于跟踪审计与以往审计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而且将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时期出具几次报告,跟踪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审计报告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

另外,跟踪审计强调通过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控制,达到纠错和预防的目的,从而使工程项目整依法合规地建设,并确保其投资效益。那么,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的跟踪审计成果需要新的业务文书来反映相应情况。

(五)跟踪审计项目审计成果的考核。

对于跟踪审计项目来说,其强调预防和控制,所以它的考核体系与以往审计项目侧重点不同,应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

六、小结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5

一、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

(一)现有的机构设置与政策跟踪审计需求不匹配

目前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是按审计对象的部门行业划分,而政策审计的对象跨部门、跨行业,“条块”纵横交错。审计机关的任何一个司、处、科室的职责范围都无法涵盖一项政策措施所涉及的内容。由于没有专职的政策跟踪审计机构,有些审计机关实行处室按月轮流牵头进行政策审计,审计缺乏连续性,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二)政策跟踪审计能力不足

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是一个综合性审计工作,既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的能力,又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政策综合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而我们的审计队伍以懂财务知识的人员为主,以至于在执行政策跟踪审计中存在综合分析能力不足、政策把控不准等问题,导致能力风险。

(三)政策跟踪审计定位不准确

政策跟踪审计既是资金与政策结合的审计,又是项目与政策结合的审计。在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有的审计机关采取派驻式的审计,被审计单位对一些应由自己决定的事项,让审计人员表态,造成了审计与被审计方责任不清,引发责任风险。还有一些决策部门在政府融资、保障房建设等一些大的决策出台时,要求审计机关关口前移,如果审计机关未在充分考虑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参与并发表代表审计机关的意见,变成了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后期的审计工作就不能客观准确地对政策及效果进行评价,形成风险。

(四)对政策跟踪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

政策跟踪审计点多面广,审计人员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日常审计任务,还要参与政策执行审计,为了按时完成审计,有些审计工作停留在打电话要数据、抄数据、抄资料,汇总数据阶段,把审计工作当成统计工作来做。导致部门之间数据不衔接,审计记录不准确,审计取证不充分,审计工作底稿未按要求编制等。由于审计不深入,揭示问题不深刻,审计建议没有针对性,报告流于形式,形成审计质量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存在会计信息不实、虚假账目等问题

在政策执行审计过程中,政策执行部门由于其内控制度不健全,数据、资料以及审计所需证据不完善,审计人员掌握的信息有可能失真。还有些项目单 位,特别是近几年扶持的部分企业,为了应付税务、审计等部门检查,设置多套账,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二、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审计风险教育,树立风险防控意识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相对于其他审计而言,对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的多,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工程造价审计的少,政策跟踪审计存在大量的座谈、调研,审计人员主观认为不会产生巨大的审计风险,不重视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所以审计机关应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控制审计风险。与此同时,还可以学习国外政策审计风险防范做法,提前预测,进而控制审计风险。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策跟踪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经营项目战略的能力,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政策执行的完整性以及政策执行的效益性,都需要审计人员来分析、判断并作出评价。因此,审计机关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技能,造就一专多用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聘用的方式,引进专家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三是审计机关合理调配现有审计资源,推进审计机关各处(科)室之间的轮岗,加强审计资源共享。

(三)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没有好的审计质量,查不出问题,提不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审计监督、参谋作用就无从谈起,更谈不到审计的威慑力。政策跟踪审计质量管理应从审计程序、现场实施、报告审理、后续工作等各环节进行管理。一是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政策跟踪审计的实际完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二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政策跟踪审计重点之一是通过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反映相关政策执行情况,所以审计要紧紧抓住月度确定的审计重点领域并结合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有重点开展审计,审实、审深、审透,确保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实施到位。三是做好审计报告审理,在做好三级复核同时,坚持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四是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对上期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充分研究,尽快安排下一步的审计工作,并建立审计档案责任制。

(四)设立专职政策跟踪审计机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及审计标准

政策跟踪审计从长远看,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全新的职责定位与重要的政治任务,仅靠临时机构或者处、科室轮流抓,缺少稳定性、专业性和连续性,各级审计机关应尽快成立专职机构,专司专管,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跨行业、跨部门开展独立政策审计工作,上下一致,强化政策审计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指导;研究政策审计的方法、思路,制定政策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指南;及时调度政策审计发现的问题,全面掌控进度情况,利于促进完善政策审计的理论和管理体系,带动政策审计的全面推开和纵深发展。现阶段开展政策跟踪审计还应解决审计行为和审计标准法律依据的问题,在审计法律体系中明确审计部门的政策执行监督权限,对政策执行情况监督的目标、范围、职责、权限、形式加以规定,从而实现政策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在认真总结各地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政策跟踪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明确操作规程,既防止越俎代庖,又防止审计执法不到位。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审计环境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6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含义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就是指独立的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充分运用审计知识与技术,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等各个阶段的经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进行监督、审查以及分析评价的过程。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建设项目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与反映建设项目真实的造价、提升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以及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殊性

一是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具有复杂性。在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创新审计组织模式和审计方法,明确审计流程和重点,确保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二是跟踪审计的时间具有持续性。传统的审计模式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不利于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而跟踪审计将关口前移,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持续对某个专项资金或某项政策进行动态审计。持续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不断做出整改,促进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大提升跟踪审计的作用。三是跟踪审计的目的具有预防性和建设性。它要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边审边改。四是跟踪审计的高效性。它要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加强对跟踪审计内在规模地把握,对跟踪审计的经验、做法和教训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作用

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的单位和人员众多,加强跟踪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可以规范建设行为。通过跟踪审计,可以促进建设市场、招投标市场运行机制公开、公平,保障建设市场的良性运转;可以规范施工行为、节约建设资金、保障工程质量,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同时可以促进政府加强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促使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制度,减少个人权利空间,杜绝“一个项目建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的现象,提高国家投资效益。

2)可以更好的发挥审计的职能。将审计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事先评估风险,更好地为工程造价控制服务。建设方的基建、财务与审计相关管理部门发挥各自作用,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可以更好的化解各种风险。

3)可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改变传统审计模式的同时,也扩展了视野,拓宽了审计领域,将审计延伸到全寿命过程的其他阶段,着眼决策、管理、经济、财务、技术不同方面,既强化了行政监督,又能对资金使用,造价构成及技术措施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分阶段审计监督。

四、要做好跟踪审计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正确把握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政府投资由于资金雄厚,往往从事的是一些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以及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项目。跟踪审计应正确把握对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的评价。为此,要正确区分建设项目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既要分析、对比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及时反映那些盲目建设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还应根据政府投资的特点,按照社会效益先于经济效益的要求,综合评价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2)准确定位跟踪审计的职能

审计机关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是审计监督的职责,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但审计监督职责不能代替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职责,审计机关要准确定位,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坚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原则,不参与建设项目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审计人员要把握好工作尺度,与被审计单位明确划清各自的工作职责,避免因审计越位而引发审计风险。

3)全面掌握和理解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施工合同通过法定程序经甲乙双方认可后签订的,对双方都有约束作用。作为一个跟踪审计的造价工作者来说,掌握施工合同非常重要。除了要掌握施工合同中的合同价形式、计量支付方法外,还应对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处理方法、价格变动的调整方法等做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工程造价的审计。

4)及时了确市场价格

如果合同价是可调合同价,就必须及时准确须掌握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市场行情,这样才能准确审核工程造价。如果跟踪审计人员不及时掌握每个月的价格市场行情,就不容易准确审核所报造价的高低,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

5)掌握工程造价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文件

作为一名造价工作者,不仅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必须掌握造价方面的相关法规。在造价审计过程,既不脱离实际也不与法规相冲突,做到审核有理可据,有法可依。

6)遵守职业道德

每个职业都有其道德准则,作为造价审计者,其道德素质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且也关系到多方的经济利益。在审计过程中要诚实、公平,严格执行工程造价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廉洁自律,尽职尽责,不得有欺诈行为,保证高质量地出具造价成果文件。

五、结语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7

政府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强化基建项目审计,能够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投资过度造成财政支出消耗过大,确保基建项目的有效实施。传统的事后审计已经无法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成为当前基建项目审计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跟踪审计进行概述,分析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阶段性程序,探讨跟踪审计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最后分析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所产生的巨大效益。

关键词:

基建项目;跟踪审计;难点;应对措施

在基建项目中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是针对传统事后审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有效补充。事后审计无法对项目实施期间的各个要素进行实时监管,且因与项目的介入性不强,很容易出现成本使用不当和等问题。将审计工作渗透到项目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事后阶段,才能对基建项目造价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基建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充分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跟踪审计概述

所谓跟踪审计,指的是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持续监督并对其进行适时评价和及时反馈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审计对象的绩效水平。跟踪审计的实施方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在确保其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确保资金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实现项目的快速和优质,实现项目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环保和农业、社保、基建等领域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于重大项目和工程落实效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仅能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回溯性审计,而跟踪审计则是对项目全过程的介入和跟踪式审计,其能有效防范问题多发且纠正难度较大的难题,极大提升了项目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

二、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阶段程序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全过程跟踪审计在介入到基建项目审计当中的重要阶段,其能够率先掌握基建项目的策划和预期目标,基于对项目策划进行的建议和评估,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审计准备阶段即对于基建项目投资进行优化利用,将其作为扩大生产和工程增益的基础资金,完成项目的扩建或迁建工作。其需要完成对项目的有效配合,在充分了解项目方案之后,依据实际情况完成投资的审核和估算,并明确项目工作流程,以便制定系统化的审计工作规划,明确主要工作目标,确保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

(二)项目建设阶段在项目建设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包括对项目方案的审批和设计招标,并对项目设计进行投资审查和图纸审查等。在具体工作当中,必须需求工程建设部门的有效配合,对于其项目规划的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并作出合理和有益的建议,以有效帮助项目高效实施。项目建设阶段资金投资情况的审查和监督是重要工作内容,必须确保资金的高效利用,避免出现过度浪费和消耗。同时,结合项目招标文件和投资计划,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限额,实现建设资金使用的限制。

(三)项目招标阶段项目招标阶段是建立在准备和建设阶段的基础之上,在完成项目设计和规划之后,确定投标文件和方案,向招标单位递交投标书。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即对投标书进行有效审查,查看工程量和报价情况,确保其符合项目设计方案。同时,在竞标成功后,对合同施工界面方位和标段进行有效审查,并仔细审查合同的条款内容以及合同履行情况,进而判断合同有效性并最终敲定项目承接。

(四)项目施工、竣工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需对项目资金计划和相应款项支出情况进行有效审查,关注项目的施工进度,并对工程签证问题和相应变更进行有效把控。同时,对投资情况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审查比对,对合同台账进行整理分析,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指正和协调。项目工程竣工之时,对造价结算进行审查,查看其是否符合市场标准,并协调和结算矛盾与问题,确保项目工程顺利竣工。此外,还需将投资项目造价指标的所有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对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报告,以全面总结项目实施和完成情况。

三、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问题

(一)审计中的认识问题虽然全过程跟踪审计对于基建项目实施有着很好的监督和控制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基建项目的建设质量,避免出现资金使用不当和项目建设秩序混乱、项目腐败等多种问题,但在具体实施当中,认识水平的不足是造成审计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重大难题。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认识不足,认为其过分参与和干预工程实施,其对项目实施无显著作用,往往采取消极抵抗态度;另一方面,一些审计人员因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问题,无法严格落实工作内容,导致审计不严格或出现较多漏洞。

(二)审计中的管理分配问题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实施期间,项目管理和审计之间责任分配之间出现的矛盾问题,是造成跟踪审计效果不佳、审计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认识不足,在管理当中出现难点问题或复杂纠纷时,将审计人员引入其中之后便脱离责任管理,将所有问题交付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无法明确职责范围,也就与管理人员存在较多矛盾。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职权过大,容易出现对于审计人员工作的不配合和不重视,也就造成权责问题的不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四、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对策

(一)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为优化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落实效果,应首先提高审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全面配合并推动跟踪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审计人员应正确看清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对于基建项目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分析,将其反馈给相应管理人员,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并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跟踪审计对于优化项目建设、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审计人员的各项工作,并与其就项目规划和施工要点问题进行有效探讨,共同促进项目的有效建设。

(二)重视审计工作队伍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跟踪审计工作的落实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审计供作队伍的有效建设。建立系统的培训教育体系,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注重其专业业务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则注重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其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恪守廉洁守法和职业操守。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能够认真对待审计工作,将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整体项目建设质量的提高。

(三)了解审计工作重点抓住审计工作的重点,才能有效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确保每项审计环节落实到位。首先,应加强对投标文件的审查,并对项目合同内容进行逐条分析和判断,避免合同中的错漏造成后期工作的巨大失误和损失。其次,加强项目施工当中各施工环节的协调工作,并尤其加强施工监督,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价格和质量进行审查监督,符合相应标准才准许进入施工现场。此外,尤其重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加强与施工监督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使项目工程能够顺利并保质完成。

(四)对审计制度进行完善对当前的审计制度进行有效完善,才能为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审计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主要权限进行有效明确,确保审计工作人员拥有明确的执行依据,也能确保项目管理人员积极配合相应工作。依据项目实际情况拟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内容,并有效划分其责任权限,以避免与项目管理人员发生矛盾冲突。

五、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效益

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显著提高其多方面效益。首先,跟踪审计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因审计人员对于项目的投标、材料价格等各项内容进行有效审查,能够及时发现价格欺诈行为和报价漏洞,且能够避免出现项目问题和资金盲目支出浪费问题,也就间接提升了经济效益;其次,其能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效益。对基建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内部工作流程更加详尽和规范,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且施工现场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项目质量和工期均得到保证,管理效益得以实现;

六、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基建项目提供全程保障,能够极大提升项目的社会、管理和经济效

益,为我国基建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落实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应充分利用此种审计模式,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不断提高我国基建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彤,陈雪轩.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69-270.

[2]张秋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1:4-5.

[3]吴武.对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考[J].经济师,2011,12:198-200.

[4]黄伟,刘晓芳.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问题及其对策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01:153-156.

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责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规范管理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审计机构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决)算等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监督,通过发现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偏差,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与控制。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中逐渐采用,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和杜绝、揭示了一批行为,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直接经济成果。实现传统的差错纠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揭示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到实现预防为主的转变。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的跟踪审计,从源头上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有必要对跟踪审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如何准确定位,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目前,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上,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审核单位来说,就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审计机关和审计组一定要恪守《审计法》赋予我们监督的职能,不替代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职能;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不能搞同体监督,不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机构。在跟踪审计时,把握审计机关是监督者角色定位,把握好审计机关是依法独立开展监督。审计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或按政府规定解决,委托中介机构要坚持“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对一些应由其他部门行使的管理职能,审计部门切不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比如:图纸绘审,工程进度,安全防护等基建部门的正常管理工作,审计部门就不应过多干预,干预过多,审计部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审计工作失去了独立性,所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难以保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给审计人员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

二、如何确定审计重点

跟踪审计是为了规范建设管理,纠正和预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由此可见,上述问题都将是跟踪审计的关注点,也是期待跟踪审计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建设。

三、对不同建设项目,如何采用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效益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每季度一次的定期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教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鄂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不定期地跟踪审计;对政府要求高、时间紧、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进驻项目现场,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驻场跟踪审计。

四、如何从法律法规中对跟踪审计加以完善

《审计法》审计机关职责中明确了审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责范围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或调查。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包括检查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真实和合规,评价投资效益情况,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可以看出,这种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所以,要从法律上赋予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审计的合法地位。

上一篇:物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